公權兩字惟心正,筆諫名言實起予

乾隆詠六藝·其五·書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六藝·其五·書》

全文:
保氏當年教六書,遞更以世降紛如。
因文見道恆資此,轉注象形艱返初。
波偃露垂徒鬥巧,星離雲布益鄰虛。
公權兩字惟心正,筆諫名言實起予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公權

(1).朝廷所賦之權。 唐 雍陶 《罷還邊將》詩:“白鬚虜將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

(2).指公法所賦予的權利,公民權。 孫中山 《大總統通令開放蛋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事》:“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種人民,對於國家社會之一切權利公權……切許一體享有,毋稍歧異,以重人權,而彰公理。”

心正

心意純正不偏。《禮記·大學》:“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

筆諫

謂借用書法運筆的道理諷喻勸諫。《舊唐書·柳公權傳》:“ 穆宗 政僻,嘗問 公權 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 宋 蘇軾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之二:“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 誠懸 筆諫時。”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餘外舅家收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二十四……前輩俱跂為 柳 筆,然非 柳 亦不能造此,但啟中有筆諫之語,豈它人上 柳 啟, 柳 自書之耶?”

名言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註:“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乾隆名句,詠六藝·其五·書名句

詩詞推薦

  • 毛公壇

    陳舜俞宋代〕古壇疊亂石,草木何參差。黃衣宇其傍,陳跡刊豐碑。曰初劉真人,齒髮不可訾。但見紺綠毛,被體鬖鬖垂。雲軿
  • 讀史五首

    白居易唐代〕楚懷放靈均,國政亦荒淫。彷徨未忍決,繞澤行悲吟。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是時刑方措,此去難為心。士生
  • 卯飲醉臥枕上有賦

    陸游宋代〕一榻臥空舍,四山風雨聲。病多書倚閣,寒極酒施行。孤憤歌彌放,端憂涕易橫。群胡滿河洛,志士若為情!
    公權兩字惟心正,筆諫名言實起予 詩詞名句
  • 雜興·其五

    李雲龍明代〕昔有蟲沙主,黃龍咤真符。遙遙翠微間,鋤雲建名都。歌舞未及終,敵兵已在途。五馬朝洛京,身竟為死俘。
  • 劉景陽東齋

    賈島唐代〕松陰連竹影,中有蕪苔井。清風此地多,白日空自永。景陽公幹孫,詩句得真景。勸我不須歸,月出東齋靜。
    公權兩字惟心正,筆諫名言實起予 詩詞名句
  • 和蘇石溪題竹隱祖祠

    李德修明代〕孔廟西來竹隱堂,堂前草木盡生光。四時直節凌霜雪,九畹幽香共肺腸。衣冠一代瞻依在,簡冊千年姓字芳。獨恨
  • 自石門縣跋馬度城易輕舟至陳氏安瀾園即景雜詠·其二

    乾隆清代〕夾溪萬姓喜迎鑾,桑柘盈郊入畫看。廿四槳過風帆駛,片時新壩到長安。
  • 游丈人觀謁先帝御容

    徐氏唐代〕共謁御容儀,還同在禁闈。笙歌喧寶殿,彩仗耀金徽。清淚沾羅袂,紅霞拂繡衣。九疑山水遠,無路繼湘妃。
  • 寄陳履常

    邢居實宋代〕十年客京洛,衣袂多黃塵。所交盡才彥,唯子情相親。會合能幾日,歡樂何遽央。春風東北來,飄我西南翔。驪駒
  • 冷泉亭

    俞桂宋代〕欲訪飛來景,湖頭賃小船。白雲侵嶺下,翠樹傍泉邊。入寺人須到,深林影自圓。山居相去近,夜坐學參禪。
公權兩字惟心正,筆諫名言實起予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