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柏江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桔柏江原文

小舟飛青鶻,西掠馬鳴閣。

閣道凌天關,稍幸息腰腳。

茫茫雙江來,抱此益昌郭。

荒城豺虎多,殘堞出叢薄。

國憶苴侯開,江疑鱉靈鑿。

武都地勢高,眾水競流落。

分道下氐羌,兩川乃磅礴。

鳴水回驚瀾,陰平劃大壑。

仇鳩勢未夷,犀牛道彌惡。

千里會葭萌,崩騰似相索。

漭漭竟同流,西逝連井絡。

九十九峰間,回首一錯愕。

詩詞問答

問:桔柏江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桔柏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藥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青鶻

(1).鳥名。即鶻鳩。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秋浦倚 吳 江,去檝飛青鶻。”

(2).獵犬名。 宋 蘇舜欽 《獵狐篇》:“養犬號青鶻,逐獸馳不再。”

閣道

(1).復道。《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 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維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鑾輿迥出仙門柳,閣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藥娘》:“二室遙隔半里許,通以閣道,如亘長虹於半空。”

(2).棧道。 三國 魏 曹操 《假徐晃節令》:“此閣道, 漢中 之險要咽喉也。” 唐 孫樵 《興元新路記》:“自 白雲驛 西,並澗皆閣道。” 元 薩都剌 《次韻虞伯生學士入蜀代祀》:“閣道蹴雲衣有潤, 蜀 天漏雨石無泥。”

(3).星名。屬奎宿。《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後六星絶漢抵營室,曰閣道。” 張守節 正義:“閣道六星在王良北,飛閣之道。” 清 錢謙益 《吳祖洲八十序》:“身雖引退,其聲光氣象尤映望於鉤陳、閣道之間。”

天關

(1).猶天門。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樂》:“迴日轡,動天關。” 唐 孟郊 《杏殤》詩之七:“靈鳳不銜訴,誰為叩天關。” 宋 葉適 《贈祈雨妙闍黎》詩:“旁搜潭洞攪龍蟄,鞭雷走電開天關。”

(2).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一:“蠻夷長老畏苦寒, 崑崙 天關凍應折。”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書巢 ……《朝天峽》云:‘側目望天關,閣道更渺茫。’”

(3).指宮廷。 唐 皎然 《覽史》詩:“嘉謀匡帝道,高步游天關。”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九:“天關啟鑰趨朝後,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孫華 《舟雨遣悶》詩之二:“卻笑儒生思獻賦,欲持片紙撼天關。”

(4).星名。稱角星。《晉書·天文志上》:“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選·揚雄<長楊賦>》:“ 高祖 奉命,順斗極,運天關。” 李善 註:“《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關。’又《星經》曰:‘牽牛神一名天關。’”

(6).星名。稱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匱》:“春三月斗星為天關。”

(7).星名。稱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匱》:“冬月奎星為天關。”

腰腳

腰與腳。常表示人的體力。《梁書·處士傳·何胤》:“昔荷聖王眄識,今又蒙旌賁,甚願詣闕謝恩,但比腰腳大惡,此心不遂耳。” 唐 杜甫 《寄贊上人》詩:“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宋 蘇軾 《送運判朱朝奉入蜀》詩:“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腰腳漸不勝,維時日亭午。”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千級石磴試腰腳,百尋澗底望高樓。天外雲自流。”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荒城

(1).荒涼的古城。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絶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 宋 蘇軾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荒城古塹草露寒,碧葉叢低紅菽粟。” 清 魏荔彤 《馬陵道》詩:“荒城夜半喧雷雨,還似當年萬弩聲。”

(2).指荒墳。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纍纍乎曠野與荒城?”

豺虎

(1).豺與虎。泛指猛獸。《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山豗谷洶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 清 陳鵬年 《新春雜感次韻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

(2).喻兇狠 * 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漢 王粲 《七哀詩》:“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詩:“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當時 燕 薊 淪於 契丹 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 清 徐昂發 《鐵嶺關》詩:“緬昔豺虎鬭,百戰爭要害。” 鄧中夏 《過洞庭》詩:“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

叢薄

(1).茂密的草叢。《楚辭·劉安<招隱士>》:“叢薄深林兮人上慄。” 洪興祖 補註:“深草曰薄。” 唐 耿湋 《旅次漢故畤》詩:“廣川桑遍緑,叢薄雉連鳴。” 宋 張九成 《秋興》詩:“譬彼鷦鷯心,平生在叢薄。”

(2).叢生的草木。《淮南子·俶真訓》:“夫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禍猶及之。”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婦人輒四顧,入叢薄間而滅。”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之四:“遲遲仲春日,叢薄華且芬。” 清 戴本孝 《自題詩》:“叢薄何蓊薉,喬木無餘陰。”

鱉靈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傳說中古代 蜀國 帝名。《經典集林》卷十四引 漢 揚雄 《蜀王本紀》:“ 荊 有一人名 鱉靈 ,其屍亡去, 荊 人求之不得。 鱉靈 屍隨江水上至 郫 ,遂活,與 望帝 相見。 望帝 以 鱉靈 為相……自以德薄不如 鱉靈 ,乃委國授之而去,如 堯 之禪 舜 。 鱉靈 即位,號曰 開明帝 。”《後漢書·張衡傳》:“ 鱉令 殪而屍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 李賢 註:“ 鱉令 , 蜀王 名也。令音靈。”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劍南西道一·益州》:“時有 荊 人 鱉泠 死,其屍隨水上, 荊 人求之不得, 鱉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見 望帝 , 帝 立以為相。” 宋 羅泌 《路史·餘論一·杜宇鱉令》:“按諸《蜀記》, 杜宇 末年遜位 鱉令 。 鱉令 者, 荊 人也。”

地勢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勢

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流落

窮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鄉

分道

(1).謂分走不同的道路。《漢書·常惠傳》:“於是 漢 大發十五萬騎,五將軍分道出。” 唐 韓愈 《京尹不台參答友人書》:“赤令尚與中丞分道而行,何況京尹。”

(2).猶分界。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中》:“ 錢 才遠不及 劉 ,然其詩尚有盛 唐 遺響, 劉 即自成中 唐 與盛 唐 分道矣。”

氐羌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 氐 族與 羌 族的並稱。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帶。《詩·商頌·殷武》:“自彼 氐 羌 ,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孔穎達 疏:“ 氐 羌 之種, 漢 世仍存,其居在 秦 隴 之西。”《荀子·大略》:“ 氐 羌 之虜也,不憂其係壘也,而憂其不焚也。” 楊倞 註:“壘讀為纍。 氐 羌 之俗,死則焚其屍,今不憂虜獲,而憂不焚,是愚也。” 三國 蜀 劉禪 《復諸葛亮丞相詔策》:“降集 氐 羌 ,興復二郡。威震凶暴,功勳顯然。”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 姜 ,姓也,逋子為 氐 羌 。”

兩川

東川 和 西川 的合稱。 唐肅宗 至德 二年, 劍南道 置 東川 、 西川 兩節度使,因有 兩川 之稱。 唐 白居易 《同夢得寄賀東西川二楊尚書》詩:“ 兩川 風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屬一家。” 宋 韓駒 《次韻參寥》:“君今振錫歸千頃,我亦收身入 兩川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至今 兩川 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磅礴

(1) 廣大無邊的

烏蒙磅礴走泥丸。——毛 * 《長征》

(2) 充滿於…的

之人也,之德也,將磅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莊子》

驚瀾

猶驚濤。 南朝 宋武帝 《濟曲阿後湖》詩:“驚瀾翻雨藻,頳霞照桑榆。” 唐 韓愈 《上襄陽於相公書》:“及至臨 泰山 之懸崖,窺巨海之驚瀾,莫不戰掉悼慄,眩惑而自失。” 宋 孔武仲 《江豚詩》:“舟人相語,驚瀾將作,亟入灣浦,踣檣布筰。”

陰平

中國國語字調的第一聲

大壑

(1) 大海

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莊子·天地》

(2) 亦說“巨壑”

犀牛

犀的俗稱。其狀如水牛,故稱。《漢書·平帝紀》:“二年春, 黃支國 獻犀牛。” 顏師古 註:“犀狀如水牛。” 唐 杜甫 《石犀行》:“君不見 秦 時 蜀 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說岳全傳》第七九回:“﹝老道姑﹞騎著一匹避水犀牛,手中仗著一對截鐵刀。”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葭萌

遠方之民。《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垂為憂,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論都而遺思 廱州 也。” 李賢 註:“ 楊子云 《長楊賦》曰:‘遐萌為之不安。’謂遠人也。案: 篤 此賦每取 子云 《甘泉》、《長楊賦》事,意此‘葭’即‘遐’也。”

崩騰

(1).奔騰。 唐 張籍 《廢居行》:“胡馬崩騰滿阡陌,都人避難唯空宅。” 宋 蘇轍 《江漲》詩:“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崩騰沒州渚,淫溢侵蓬蒿。”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二折:“你道是善相持,能相競,用不著喒軍馬崩騰,武藝縱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笑曰:‘海風引舟,亦可作一調否?’ 十娘 曰:‘可。’即按絃挑動,若有舊譜,意調崩騰;靜會之,如身仍在舟中,為颶風所擺簸。”

(2).奔走,奔波。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且當竹柏其行,使歲寒而無改也。何有便當崩騰競逐其闒茸之徒,以取容於若曹邪?” 唐 高適 《送蔡山人》詩:“丈夫遭遇不可知, 買臣 主父 皆如斯。我今蹭蹬無所似,看爾崩騰何若為。” 前蜀 貫休 《題蘭江言上人院》詩:“只是危吟坐翠屏,門前岐路自崩騰。”

(3).動盪,紛亂。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崩騰 永嘉 末,逼迫 太元 始。” 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自天數雲否,朝禍荐臻,東夏崩騰,西京盪覆。”

(4).形容雜亂之貌。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一:“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羣蟄驚春雷。”

(5).飛揚,紛飛。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崩騰相排拶,龍鳳交橫飛。” 宋 王安石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 林景行 《獨歸》詩:“正愁風雨崩騰夕,難訪 成連 到海濱。”

漭漭

水廣大貌。《文選·宋玉<高唐賦>》:“涉漭漭,馳苹苹。” 李善 註:“漭漭,水廣遠貌。”《水經注·巨馬水》引 漢 應劭 《風俗通》:“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無崖際也。” 唐 王昌齡 《九江口作》詩:“漭漭江勢闊,雨開 潯陽 秋。” 清 龔自珍 《擬進上蒙古圖志表文》:“小東大東,漭漭烏龍,亦有 北海 ,厥受則同。”

同流

(1).諸水合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河水 又南, 瀵水 入焉…… 河 中渚上,又有一 瀵水 ,皆潛相通,故 呂忱 曰:《爾雅》:異出同流為 瀵水 。” 北周 庾信 《角調曲》:“ 涇 渭 同流,清濁異能。”

(2).引申指混雜、匯聚。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勞逸無別,善惡同流。”

(3).相類似。《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孔 傳:“言敝俗相化,車服奢麗,雖相去萬世,若同一流。”《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魯迅 《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雖是打著‘革命文學’旗子的小報,只要有那上面的廣告大半是花柳藥和飲食店,便知道作者和讀者,仍然和先前的專講妓女戲子的小報的人們同流。”

(4).猶同輩;同類。 唐 孟棨 《本事詩·徵咎》:“ 范陽 盧獻卿 , 大中 中舉進士,詞藻為同流所推。”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下:“僕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當茲厚惠。” 明 吳承恩 《擬宋賜輔臣同賞花釣魚賦詩謝表》:“仰拂仁風,光生品匯;俯驚雅喝,恩洽同流。”

(5).比喻同聲氣。 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二:“自君來此地,謂我頗同流。” 龔爾位 《開歲述懷用淵明游斜川韻示鈍公》:“矧予獨何人,而不與同流。”

井絡

(1).井宿區域。 晉 左思 《蜀都賦》:“ 岷山 之精,上為 井絡 。” 劉逵 註:“《河圖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為 井絡 ,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為 東井 維絡; 岷山 之精,上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孫樵 《刻武侯碑陰》:“是 井絡 之野,與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維新夢·授職》:“回望 天彭 井絡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專指 岷山 。 唐 李商隱 《井絡》詩:“ 井絡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 張索 《擬李義山<井絡>》詩:“ 井絡 天彭 地勢雄,極天雲霧起鴻濛。”

(3).泛指 蜀 地。《宋書·袁豹傳》:“清 江 源於濫觴,澄氛祲於 井絡 。” 宋 陸游 《晚登子城》詩:“老 吳 將軍獨護 蜀 ,坐使 井絡 無欃搶。”

(4).猶言井裡、街道。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鎮天為開。英雄割據三千年,新地乾坤盡陶冶。翬飛井絡周沓乎其間,不獨帆檣往來者。”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九峰

借喻 九疑山 。 唐 羅隱 《湘妃廟》詩:“九峰相似堪疑處,望見 蒼梧 不見人。”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錯愕

倉卒驚愕

良不得已,錯愕迎科。——韓愈《曹成玉碑》

詩詞推薦

桔柏江原文_桔柏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