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惠能示智通偈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惠能的《示智通偈》

全文: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惠能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三身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山海經·海外西經》:“ 三身國 在 夏後啟 北,一首而三身。”《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金光明最勝王經·分別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唐 權德輿 《酬靈徹上人以詩代書見寄》詩:“已取貝多翻半字,還將陽燄諭三身。”《朱子語類》卷一二五:“佛氏所謂三身:法身者, 釋迦 之本性也;報身者, 釋迦 之德業也;肉身者, 釋迦 之真身而實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謂圓心所證;二曰報身,謂萬善所感;三曰化身,謂隨緣所現。”

發明

創造出的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

新發明

需要是發明之母

惠能名句,示智通偈名句

詩詞推薦

  • 挽陳復齋

    高翥宋代〕憂世心勞鬢易斑,笑顰還與世相關。秋霜烈日君臣際,和氣春風母子閒。學道期傳千載統,獻言先辦一生閒。堂堂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詩詞名句
  • 題大覺寺憩雲軒

    乾隆清代〕憩云云外賞真詮,花雨諸天霏四筵。山色雨晴無定畫,溪音高下不停弦。藉苔跂石觀魚樂,倚柏開籠任鶴便。歸轡
  • 張宗蒼秋林燕坐

    乾隆清代〕著論擬樂志,搆園號離垢。秋聲賦不得,神托無何有。
  • 舟泊宜都

    張嵲宋代〕二年峽內厭羈束,此日江湖欣渺茫。炯炯晴鷗明晚色,悠悠殘日動波光。遠眸盡處即他境,疊嶂痕邊仍舊鄉。自是
  • 小院

    武衍宋代〕小院秋聲動碧梧,瘋然涼思滿蘧篨。年來懶結青鐙伴,卻課兒曹讀夜書。
  • 山中雜言

    吳錫疇宋代〕草色侵除雨後深,天教閒靜在山林。無田種秫供桑落,有地栽蘭當水沈。
  • 游洞霄

    薛泳宋代〕群山皆玉立,中有一峰危。天近秋雲薄,松深夜月遲。洞因尋藥入,席為聽泉移。此趣無人會,臨風酒一卮。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詩詞名句
  • 偶懷

    申佳允明代〕秋風一棹浚城灣,斗大孤村此抱關。病卻風塵聊濁酒,倦登齋閣即青山。麥秋無恙花封寂,詩社多緣韻事閒。渺渺
  • 次韻靜師仁叟山居·其二

    葉椿宋代〕雪磴苔深人到稀,養成疏懶類頑痴。半陰寒綠雨晴日,滿地落紅春盡時。天籟入松疑鼓瑟,怨禽啼月認吹篪。新篁
  • 題蘇若蘭迴文錦詩圖

    黃庭堅宋代〕千詩織就迴文錦,如此陽台暮雨何。亦有英靈蘇蕙手,只無悔過竇連波。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詩詞名句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