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夜遊山月作歌》
全文:
乘涼徙倚崇岡巔,畢景暮色來蒼然。
岩樹偨池漸欲隱,我亦因之拂錦韉。
回頭下視東海水,一輪冰鏡從中起。
如聞七寶宮闕間,纖阿謂我行且止。
崖枝澗葉重光輝,陰嶺陽巘幻益奇。
石泉輞水瀲上下,宿鳥繞樹聲參差。
高處雖寒遠塵垢,左招吳質洪厓右。
早嗤羽客術已勞,卻憐爝火光何有。
雲莊松塢言歸來,琉璃界裡行龍媒。
涌金閃玉莫可狀,絲轡珊鞭且慢催。
卻憶年年游上苑,蘭舟桂棹遲且緩。
北人使馬南人船,欣茲本色得何晚。
參考注釋
石泉
山石中的泉流。《楚辭·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來水》:“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極已也。” 唐 杜甫 《石泉》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宋 蘇軾 《峽山寺》詩:“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 元 劉迎 《寒食阻雨招元功會話》詩:“楊柳杏花相對晚,石泉槐火一時新。” 清 唐甄 《潛書·敬修》:“居於河濱者,始汲而歸,濁不可飲也。注而勿擾,則石泉矣。”
輞水
即 輞川 。 唐 裴迪 《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王維》詩:“ 輞水 去悠悠, 南山 復何在。”《舊唐書·文苑傳下·王維》:“得 宋之問 藍田 別墅,在 輞口 , 輞水 周於舍下。”參見“ 輞川 ”。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宿鳥
歸巢棲息的鳥。 唐 吳融 《西陵夜居》詩:“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 宋 蘇軾 《和人回文》詩之四:“煙鎖竹枝寒宿鳥,水沉天色霽橫參。”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引狎》:“欄桿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清 顧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於欑宮時聞緬國之報》詩:“宿鳥乍歸陵樹穩,春花初放果園香。”
樹聲
樹立名聲。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樵夫議道,漁父濯纓。臣 照 作頌,鋪德樹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勵德樹聲,莫不師聖。”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乾隆名句,夜遊山月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