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經台行館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注經台行館六韻原文

幾宇叢祠野甸隅,康成往跡試評乎。

賈生以後殊董子,秦火之餘賴漢儒。

一室操戈多異論,出奴入主不同趨。

網羅喜爾猶精核,囊括刪他有穢蕪。

學者識歸洙泗路,行人欣遇費蒙途。

何來館舍於傍建,不說事成深慚吾。

詩詞問答

問:注經台行館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注經台行館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注經台行館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七

2. 漢儒首稱賈董然賈以治安策董以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未嘗注經也其餘注經家史稱其守文之徒滯固所稟異端紛紜疑而莫正惟康成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云云是康成在漢儒中最為有功經學以視賈董正復難為優劣也

參考注釋

叢祠

鄉野林間的神祠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史記·陳涉世家》

野甸

郊外;曠野。 明 李東陽 《送蕭履庵之鎮寧》詩之一:“暫喜山川經野甸,若為風雨住江城。”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五:“咱們這荒草野甸的窮棒子屯子,還能有啥好吃的?”

康成

漢 鄭玄 之字。《後漢書·鄭玄傳》:“ 鄭玄 ,字 康成 , 北海 高密 人也。” 唐 劉長卿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御》詩:“嘗聞 馬南郡 ,門下有 康成 。”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 崑崙 倣玉帶之圖,路寢采 康成 之義。”

往跡

往事;陳跡

一切都已成了往跡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以後

比現在或所說的時間晚的時間

從今以後

自此以後。——《後漢書·張衡傳》

秦火

指 秦始皇 焚書事。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十五:“ 秦 火不爇舌, 秦 火空爇文。” 宋 陸游 《鼠敗書》詩:“坐令 漢 篋亡,不減 秦 火厄。”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幾不復存。”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心與智不調,請尋一 桃源 ,避此 秦 火。”

操戈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內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囂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出奴入主

唐 韓愈 《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 楊 ,則入於 墨 ,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後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考察脅免》:“近日癸卯甲辰間,徑路已分,彈擊四起,出奴入主,暗避明攻,乙巳一察,遂至欽留滋議,朝端聚訟,迄今不解,又非余所得而知矣。” 清 馮定遠 《鈍吟雜錄》:“樂府至 有明 而叢雜,出奴入主,三百年來,迄無定論。”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網羅

(1) 捕捉魚和禽獸的用具,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2) 多方面地搜求、招致

網羅人才

(3) 比喻法律,法網

精核

認真考核

精核賬目

囊括

全部包羅

囊括四海。——漢· 賈誼《過秦論》

囊括一空

穢蕪

(1).雜草。 唐 韋應物 《新理西齋》詩:“養條刊朽枿,護藥鋤穢蕪。”

(2).指雜亂。《明史·解縉傳》:“《韻府》出 元 之 陰氏 ,抄輯穢蕪,略無可採。”

學者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誠 《太學創置石經》詩:“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遊行而議論,或安居而講説,蓋是學人之所好。”《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説,躬自執卷受業焉。” 清 李漁 《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後因以“洙泗”代稱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 洙 泗 之風,闡 迦維 之化。” 唐 盧象 《贈廣川馬先生》詩:“人歸 洙 泗 學,歌盛舞雩風。”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不學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極崇 宋 儒,號為 洙 泗 之正傳。”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館舍

(1) 舊指招待賓客供應食宿的房舍

(2) 泛指房屋

說事

(1).言事。 漢 陸賈 《新語·術事》:“故説事者上陳五帝之功,而思之於身;下列 桀 紂 之敗,而戒之於己。”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欲雲 司馬安 四至九卿,而先以巧宦標目。所謂説事之端也。”

(2).敘事。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故為記之體,貴其説事詳雅,不為苟飾。”

(3).說情。 張之 《<紅樓夢>新補》第八六回:“那 孫紹祖 自知理虧,央了幾個至近官員前來說事,無奈 賈璉 全不理睬。”

詩詞推薦

注經台行館六韻原文_注經台行館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