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宴諸外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賜宴諸外藩原文

豹尾龍旌駐塞陲,穹窿帷幕慶雲披。

底將外視稱甌脫,即看來賓逮月支。

千祀永遵清制度,中朝間用漢威儀。

挏官三爵何須限,正是秋高湛露時。

詩詞問答

問:賜宴諸外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賜宴諸外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賜宴諸外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三

2. 去聲

參考注釋

豹尾

(1).豹的尾巴。《山海經·西山經》:“ 西王母 ,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生抽豹尾,分裂貙肩。”

(2).古代將帥旌旗上的飾物。或懸以豹尾,或在旗上畫豹文。《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又聞豹尾已建,戎軒鶩駕,陛下將復勞玉躬,擾掛神思。”《晉書·沉充傳》:“率兵臨發,謂其妻子曰:‘男兒不豎豹尾,終不還也。’” 唐 韓愈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旌節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長 魏 師。”《宋史·輿服志二》:“ 宋 凡命節度使,有司給門旗二,龍、虎各一,旌一,節一,麾槍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黃布,畫豹文,並髹槓。”

(3).天子屬車上的飾物,懸於最後一車。後亦用於天子鹵簿儀仗。 漢 蔡邕 《獨斷》下:“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尚書、御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宋書·武帝紀上》:“公親鼓之,賊乃大奔。 超 遁還 廣固 。獲 超 馬、偽輦、玉璽、豹尾等,送於京師。”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詣景靈宮儀仗》:“鹵簿儀仗,有高旗大扇,畫戟長矛,以五色。介冑跨馬之士,或小帽錦繡抹額者……或持竿上懸豹尾者,持短竿者。”

(4).借指天子屬車,即豹尾車。 唐 駱賓王 《王昭君》詩:“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宋 葉適 《蔡尚書輓詞》:“白首參豹尾,後出夸先登。” 清 張廷璐 《恭和御製秋蒐雜 * 韻》:“林外琱戈隨豹尾,峰頭黃繖傍龍媒。”參見“ 豹尾車 ”。

(5).舊時陰陽五行家謂旌旗之象。《協紀辨方書·豹尾》引《乾坤寶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黃旙對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納奴婢、進六畜及興造,犯之者破財物,損小口。”

(6).比喻樂曲、詩文堅勁有力的結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頌》:“歌呈豹尾,舞進鳶肩。”

龍旌

(1).畫有龍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 南朝 宋 謝莊 《侍宴蒜山詩》:“龍旌拂紆景,鳳蓋起流雲。”《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每抱沉機扶社稷,一人有慶萬家榮,早願拜龍旌。” 明 王守仁 《登閱江樓》詩:“絶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

(2).畫有龍的旗幟。中軍帥旗。 唐 盧照鄰 《結客少年場行》:“龍旌昏朔霧,鳥陣捲寒風。”

穹窿

(1) 指天

(2) 中間高而四周下垂的樣子

帷幕

懸掛起來用於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

裹以帷幕。——《資治通鑑》

慶雲

五色雲。古人以為祥瑞之氣

俄而祥鳳慶雲。——唐· 李朝威《柳毅傳》

外視

(1).猶外觀,外表。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下:“ 嚴僕射 續 以位高寡學為時所鄙,又 江文尉 嘗作《蟹賦》譏 續 ,略曰:‘外視多足,中無寸腸。’”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近日 潘方凱 造開天容墨,又倍之,蓋復用黃金矣。然以為觀美,則外視未必佳;以為適用,則亦無以甚異也。”

(2).謂視如外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後及南京政府成立》:“南方民軍對於蒙族視如同胞,絶無絲毫外視之意。” 茅盾 《曇》:“她立刻感得自己是被欺騙了,至少也是被外視。”

甌脫

(1).古代少數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史記·匈奴列傳》:“﹝ 東胡 ﹞與 匈奴 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 司馬貞 索隱:“ 服虔 雲‘作土室以伺 漢 人’。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張守節 正義:“境上斥候之室為甌脫也。” 明 唐順之 《度潮河》詩:“幾處穹廬移就草,數家甌脫曲依泉。” 清 揆敘 《鷹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脫供鷹坊。”

(2).指屯戍之人。《漢書·匈奴傳上》:“其君長以下數千人皆驅畜產行,與甌脫戰,所戰殺傷甚眾,遂南降 漢 。”

(3).邊地;邊境荒地。 宋 陸游 《送霍監丞出守盱眙》詩:“空聞甌脫嘶胡馬,不見浮屠插霽煙。”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詩:“如何甌脫區區地,竟有違言為小球。” 王國維 《<國學叢刊>序》:“歷代開疆,尚多甌脫。”

(4).指兩國分界的緩衝地帶。 羅惇曧 《中法兵事本末》:“如彼提及,須由我措置,分界應於關外空地,作為甌脫。”

來賓

來訪的客人

招待來賓

月支

(1).射帖名。一種箭靶。又名素支。《文選·曹植<白馬篇>》:“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李善 注引 邯鄲淳 《藝經》:“馬射,左邊為月支三枚,馬蹄二枚。”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自序》:“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文選·顏延之<白馬賦>》“歷素支而冰裂” 唐 李善 註:“素支,月支也,皆射帖名也。”

(2).古代用地支紀月,十二支分別指十二個月。月支,指該月所值之支。《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六月建未,明年太歲在未,書云:‘一物一太極,物物一太極。’雖説月支與年支不礙,究竟不可不避。”參見“ 月建 ”。

(3).見“ 月氏 ”。

千祀

千年。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惠心奮千祀,清埃播無疆。”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後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 湘 。” 明 高啟 《吊伍子胥辭》:“奚千祀而勿毀兮,繄若人之死忠。”

清制

清道的制度。《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 呂延濟 註:“言早使宣嚴備清道之制。”參見“ 清道 ”。

中朝

(1).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2).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將軍 辛慶忌 ,右將軍……俱上書。”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唐 劉長卿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詩:“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為王,向中朝請封號。”

(4).指朝廷官員。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 唐 宋 中朝厭過嶺,今代軺車喜馳騁。”

(5).偏安 江 左的 東晉 、 南宋 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 西晉 、 北宋 為“中朝”。 南北朝 時,亦稱 南朝 為“中朝”。《晉書·王隱傳》:“時著作郎 虞預 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寺﹞亦在 延年裡 ,即是 晉 中朝時金市處。” 宋 陸游 《觀渡江諸人詩》:“中朝文有 漢唐 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引 張孝純 挽 張叔夜 詩:“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北齊書·王琳傳》:“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濱餘胄, 沂川 舊族,立功代邸,効績中朝。”

(6).指中原。《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 邕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 嶺 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時亦指 中國 。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進 者真驍將也。如 進 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 進 本虜族, 中國 無之。”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威儀

(1)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2) 指隨從

三爵

(1).三杯酒。爵,雀形酒杯。《左傳·宣公二年》:“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唐 李景伯 《回波樂》詞:“侍宴既過三爵,諠譁竊恐非儀。” 清 朱彝尊 《任孝廉以家釀苦酒見貽賦詩志謝》:“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

(2).三種酒杯。《太平廣記》卷二二九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 劉表 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3).三隻鳥雀。爵,通“ 雀 ”。 明 楊慎 《華燭引》:“六螭稅駕眠 虞淵 ,三爵行棲珠樹煙。”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湛露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因喻君主之恩澤。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光天所覆,鹹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呂延濟 註:“湛露能潤澤於物,喻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楚辭·九章·悲迴風》:“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註:“湛,厚也。” 晉 陸機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詩:“湛露沾花曉,長天照眼新。”

詩詞推薦

賜宴諸外藩原文_賜宴諸外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