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仙茅原文
聞說仙茅勝鍾乳,移根遠自西山阿。
豈獨客來塵意少,更覺夜眠幽氣多。
避謗何須求薏苡,去家不減食藦蘿。
候門稚子成群後,矍鑠仍看馬伏波。
詩詞問答
問:種仙茅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種仙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種仙茅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聞說
猶聽說。 唐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滸傳》第二三回:“江湖上多聞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裡相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一:“聞説 天台 踰萬丈,可容長嘯碧峯頭?”
仙茅
亦作“僊茅”。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文理。 唐 開元 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藥,因又名婆羅門參。分布於我國東南至西南部。根、莖可入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僊茅一名婆羅門參,出 南雄州 大庾嶺 上。以路北 雲封寺 後者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處者,即心有黑暈,以此為別。” 宋 無名氏 《蝶戀花·壽江察判孺人》詞:“九葉仙茅呈瑞巧,青青輝映萱庭草。” 宋 石麟 《水調歌頭·壽致政叔》詞:“九葉仙茅方茂,瑞氣靄 中山 。”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仙茅》。
鍾乳
(1).古鐘面隆起的飾物。在鍾帶間,其狀似乳,故稱。《周禮·考工記·鳧氏》“篆間謂之枚”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枚,鍾乳也。” 孫詒讓 正義:“ 阮元 云:‘余所見古鐘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乳即枚也。其枚或長而鋭,或短而鈍,或且甚平漫,鐘不一形。’……《北堂書鈔·樂部》引《樂緯汁圖徵》云:‘君子鑠金為鐘,四時九乳。’ 宋均 注云:‘九乳,法九州也。’案:四時謂帶有四,九乳謂枚有九也。”
(2).鐘乳石。《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後嘗夢捫天,蕩蕩正青,若有鍾乳狀,乃仰嗽飲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太子右庶子 高季輔 上疏陳得失,特賜鍾乳一劑。謂曰:‘卿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元 馬祖常 《寄舒真人》詩:“石因鍾乳膩,松為茯苓肥。” 韓北屏 《非洲夜會·撒哈拉的落日》:“這情景,很像我們突然走進一座懸滿彩色鍾乳的岩洞,既讚嘆它美麗,同時又對它的變幻莫測、寂靜異常感到驚駭一樣。”
移根
猶移植。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啊,我污池中的白蓮,如今才移根在 瑤池 里來了!”參見“ 移植 ”。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獨客
獨自為客。 清 朱彝尊 《喬侍讀一峰草堂看花歌》:“疾風經旬不出戶,獨客懶過三眠蠶。” 姚錫鈞 《自春至夏幽居雜述》詩之一:“獨客江關暮,歸來百感生。”
塵意
世俗的意念。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奉披塵意驚,立語平生豁。”
避謗
防人毀謗。《新唐書·陸贄傳》:“既放荒遠,常闔戶,人不識其面,又避謗不著書。” 宋 孫覿 《徙寓妙覺佛舍胥又民襆被相過賦夜坐》詩:“拘囹賦囚山,避謗憎市虎。” 元 耶律楚材 《糠孽教民十無益論序》:“此老不避嫌疑,自興謗讟而為此書,彼且不避,子何代彼而避謗乎?”
須求
求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 王利器 集解:“須求,《少儀外傳下》作‘乾求’。”
薏苡
(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線狀披針形,穎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澱粉。供食用、釀酒,併入藥。莖葉可作造紙原料。《後漢書·馬援傳》:“初, 援 在 交阯 ,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
(2).指薏苡之謗。 宋 蘇軾 《和王鞏並次韻》之五:“巧語屢曾遭薏苡,庾詞聊復託芎藭。”
不減
不次於,不少於
其英雄本色不減當年
稚子
幼兒;小孩子
稚子繞膝
成群
較多的人或動物聚集在一起
野馬喜歡成群地吃草或活動
矍鑠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鑠哉,是翁也。——《後漢書·馬援傳》
精神矍鑠
看馬
(1).備馬。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正旦冬至節導駕》:“嘗記 毘陵 胡公 奏尚書,其末雲‘行禮畢,請上位看馬’兩言,大聲直説,不類奏事也。”
(2).舊時迎神賽會中的神靈所乘的馬。裝飾華美卻是空鞍,因以喻充擺設的東西。 清 李漁 《奈何天·妒遣》:“我聞得這兩個女子,娶便娶將來,不過是鏡里的鮮花,水中的明月,你又不曾有實在的便宜被他占去,就留在家中,做兩疋看馬也好,為甚的定要遣他?”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