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敖陶孫謁衛參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敖陶孫的《謁衛參政》

全文:
頃年投詩衛左史,今年謁詩衛相公。
何方客子辟道路,詩卷長邀石浦風。
先生官職泥土如,萬事盡付阿堵中。
天教權嬖表忠節,劍首一吷毫毛空。
祗今事業已如許,願聞當時北歸語。
面對手畫真自知,十年絕口吾甚武。
謝安風流過王導,芙蓉王公竊其表。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古人進雨退一尺,江草江花足自適。
功名時來不作難,雷動風行本無跡。
百姓相驚當歷耳,三江五湖作瘡痏。
百年天地變悠悠,長鑱老人淚如水。
側傍湖腳澱山藍,出見輕鷗已不凡。
頗聞琳琅塞門內,三筆六詩公所監。
何能撰杖閱諸子,看化著帽淹幾晷。
朱衣目前空復愁,客有焦桐勞下指。
去家初無可葺牆,獨抱遺經天一方。
石浦倘為蒼生起,天衢日轂遙相望。

敖陶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敖陶孫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書法作品欣賞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雅志

平素的意願。《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關內侯 王祥 履仁秉義,雅志淳固。”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願 謝公 雅志莫相違。” 明 高啟 《詠隱逸》之一:“ 子平 謝累辟,雅志在隱居。” 沉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獨是予也不才, 分湖 故事,雅志搜羅。顧以年年奔走,百無一成。”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江*青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角巾

(1).方巾,有稜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晉書·王導傳》:“則如君言, 元規 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 元 揭傒斯 《贈淳真子張太古》詩:“飛駟服五龍,角巾搖三花。” 清 戴名世 《一壺先生傳》:“ 一壺先生 者……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

(2).借指隱士或布衣。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始以角巾應命,褐衣詣闕。” 唐 高適 《答侯少府》詩:“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

(3).指歸隱。 清 趙翼 《黃天盪懷古》詩:“ 建炎 第一功終屬,太息 西湖 竟角巾。”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敖陶孫名句,謁衛參政名句

詩詞推薦

  • 逍遙詠

    宋太宗宋代〕冥搜多景趣,悟則頓神清。拘束終難得,沖和入道情。知微通理性,滋味好研精。妙用天然法,陰功蘊大名。
  • 南呂一枝花

    鄭廷玉元代〕恰才那花溪飛燕鶯。可又早蓮浦觀鵝鴨。不甫能菊天飛塞雁。可又早梅嶺噪寒鴉。我想這四季韶華。撚指春回頭夏
  • 次陸倅韻三首

    崔敦禮宋代〕暖煙和氣滿西州,載酒當輕萬戶侯。官事水知何日了,風光宜及早春遊。簿書叢里偷閒去,景物妍時到處留。莫被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詩詞名句
  • 寄樗寮張寺丞

    吳潛宋代〕春來物物攪愁腸,排遣惟應闖醉鄉。無柰督郵風味惡,桃花流水願分嘗。
  • 江行

    嚴羽宋代〕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 正月十六日園中偶賦

    陸游宋代〕又向柴荊過上元,豪華前事不須論。偶逢花發閒持酒,不得人扶嬾出門。薄技號山曾獻玉,榮途染指亦嘗黿。年來
  • 又借韻小行

    劉過宋代〕杖屨尋詩問所由,一天劃木葉知秋。天低雲淡村村好,雨過山深物物幽。斑駁岩頭苔蘚濕,鉤輈樹尾鳥聲柔。眼前
  • 楊穎士宋代〕償來軒冕何須問,分定功名不在忙。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詩詞名句
  • 訴衷情(濡溪悼舊)

    黎廷瑞宋代〕曲屏深院赴幽期。心事夢雲知。佩環零亂何處,江上草離離。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依稀還記,兩岸楊花,送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詩詞名句
  • 感舊

    陸游宋代〕自蜀還吳會,先憑劍換牛。掃除狂習氣,謝絕醉朋儔。去死時猶遠,餘生已覺浮。即今真憊矣,閉戶尚何求?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詩詞名句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