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原文
颯颯松風吹鬢毛,溪流洗耳遠塵勞。
七千餘鶴春歸晚,二十四岩秋正高。
露滴桂香浮酒盞,山蒸雲氣潤詩袍。
扁舟半是乘槎客,吟振雷聲撼海濤。
詩詞問答
問:仙岩的作者是誰?答:陳宜甫
問:仙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仙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參考注釋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鬢毛
鬢角的頭髮
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洗耳
(1).表示厭聞污濁之聲。《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 漢 趙岐 註:“樂道守志,若 許由 洗耳,可謂忘人之勢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許由》:“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嶽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欲聞之,洗耳於 潁水 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李建勛 ﹞嘗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節安柄,叩之,聲極清越。客有談及猥俗之語者,則擊玉磬數聲於耳。客或問之,對曰:‘聊代洗耳。’” 清 顧炎武 《寄次耕時被薦在燕中》詩:“洗耳 苕水 濱,叩舷歌《採菱》。”
(2).形容專心地、恭敬地傾聽。 宋 王邁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詩:“洗耳候凱音,嘉節迫吹帽。” 元 周權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操》,炷罷爐熏洗耳聽。” 清 李漁 《巧團圓·得妻》:“如今細説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塵勞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無量壽經》卷上:“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南朝 梁 蕭統 《同泰僧正講》詩:“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明 李贄 《復陶石簣書》:“此觀世音菩薩與我此地,賞我此等人,故我得斷此塵勞,為今日安樂自在漢耳。”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有境相應行心,有非境不相應行心;若廣分別言,則有八萬四千塵勞,皆起一心。”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前蜀 李珣 《漁父歌》之三:“終日醉,絶塵勞,曾見 錢塘 八月濤。” 宋 秦觀 《滿庭芳》詞之二:“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誰聽。” 郭沫若 《<屈原>與<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樣從 香港 回來的,在極端的險厄之後,塵勞未定,便委屈他來擔任了這一次的苦役。”
春歸
(1).春天來臨。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四:“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唐 李山甫 《賀邢州盧員外》詩:“春歸鳳沼恩波暖,曉入鴛行瑞氣寒。” 唐 滕邁 《春色滿皇州》詩:“藹藹復悠悠,春歸十二樓。”
(2).春去;春盡。 唐 白居易 《送春》詩:“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之一:“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宋 辛棄疾 《杏花天·無題》詞:“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裡、春歸不管。”
(3).春時回來。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內》詩:“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 豫章 書。”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
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又稱“二十四氣”,因以“二十四”作為“ 氣 ”的歇後語。氣,生氣。《 * 詞話》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露滴
露水珠。 唐 趙彥昭 《秋朝木芙蓉》詩:“平明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時。” 宋 盧氏 《鳳棲梧·題泥溪驛》詞:“鈿帶雙垂金縷細,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達夫 《沉淪》四:“稻上的露滴,還同明珠似的掛在那裡。”
酒盞
亦作“ 酒琖 ”。亦作“ 酒醆 ”。小酒杯。 唐 杜甫 《酬孟雲卿》詩:“但恐銀河落,寧辭酒盞空。” 宋 柳永 《看花回》詞:“畫堂歌管深深處,難忘酒琖花枝。” 宋 蘇軾 《題子明詩後》:“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 宋 蘇軾 《次韻送徐大正》:“別時酒醆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 金 元好問 《又解嘲》詩之二:“詩卷親來酒醆疎,朝吟竹隱暮 南湖 。” 清 陳沂震 《雲安》詩:“ 雲安 麴米今何有,寂寞誰憐酒盞空。”
雲氣
稀薄遊動的雲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海濤
(1).海浪。 唐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之二:“雨晴九陌鋪江練,嵐嫩千峯疊海濤。” 明 王守仁 《泛海詩》:“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往者作一律曰:‘生平頗憶挈 盧敖 ,東過 蓬萊 浴海濤。’”
(2).指海濤聲。 葉聖陶 《倪煥之》十:“喧嚷聲、笑語聲、小兒啼哭聲混合在一起,像有韻律似的,仿佛繁碎的海濤。”
詩詞推薦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二
巨贊〔清代〕倦拋心力逐無涯,山色溪聲屬自家。吏隱洞壁餘隙地,秋來更欲補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