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輅氏東亭書事四首·其三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原文

朝夕此疏傲,東亭無我嘲。

並城田鼓作,鄰寺食魚敲。

樹密日先暝,竹長雲可捎。

遠書惟雁足,小隱是鳩巢。

茶憶新團碾,琴翻舊譜鈔。

懟時常笑屈,投間實慚庖。

霜雪期松柏,風雲富草茅。

周郎晚菘近,有以代嘉殽。

詩詞問答

問:《次韻輅氏東亭書事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餚韻

參考注釋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疏傲

粗疏傲慢。《北史·裴伯茂傳》:“ 伯茂 好飲酒,頗涉疏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阮中丞被圍》:“實以疏傲獲謗,其事狀不盡然。”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笙磬同音》:“﹝ 沉無咎 ﹞性疏傲。嘗以鬻魚為業,所居有漁莊畝許,得魚則跣足入市,所需值不二言。”

無我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實體的存在

鼓作

(1).形容聲音如鼓聲大作。《文選·郭璞<江賦>》:“砯巖鼓作,漰湱澩灂。” 呂向 註:“砯巖,江岸坎穴也。餘皆水激射聲。” 唐 趙冬曦 《三門賦》:“苞巒祕隒,砯其鼓作。”

(2).鼓舞振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下:“夫含生稟血,鼓作鬪爭,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 宋 李綱 《與趙相公書》:“重念某 靖康 間被命宣撫兩 河 ,得兵二萬,方欲有所設施,鼓作兩 河 之人,以捍大敵。”《朱子語類》卷一三三:“ 孝宗 即位,鋭意雪恥,然事已經隔,與吾敵者,非親殺吾父祖之人,自是鼓作人心不上。”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齊 人有 馮諼 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 孟嘗君 ,願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唐 方乾 《贈處州段郎中》詩:“德重自將天子合,情高元與世人疏。寒潭是處清連底,賓席何心望食魚。”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余﹞一旦為少保 胡公 羅致幕府……食魚而居廬,人爭榮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

長雲

連綿不斷的雲。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崪若斷岸,矗似長雲。”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星沙初下,望重湖遠水,長雲漠漠。”

遠書

送往遠方或遠方送來的書信。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永遠書於江澨,結深痛於爾魂。” 唐 杜牧 《秋岸》詩:“曾入相思夢,因憑附遠書。” 宋 唐庚 《鳴鵲行》:“簷前羣鵲鳴相呼,法當有客或遠書。”

雁足

指書信。 南朝 梁 王僧孺 《詠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唐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天雨花》第二回:“雖有父,身去遠,雁足難憑。”參見“ 雁足書 ”。

小隱

謂隱居山林。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 宋 陸游 《寓嘆》詩:“小隱終非隱,休官尚是官。”

時常

常常;經常

孟姜女時常到村口去看,希望過路的人給捎封信來。——《孟姜女》

投間

乘隙,趁機。

投間蔑污。——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霜雪

(1).霜和雪。《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陰氣勝則凝為霜雪。”

(2).謂經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則生意不固。”

(3).喻高潔的情操。 漢 孔融 《薦禰衡疏》:“忠果正直,志懷霜雪。”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雖遇塵霧,猶振霜雪。” 北魏 常景 《嚴君平》詩:“ 嚴君 性沉靜,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盧仝》:“ 仝 志懷霜雪,操擬松柏。”

(4).喻指雪亮的劍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蘇渙侍御》詩:“傾壺簫管動白髮,儛劍霜雪吹青春。” 仇兆鰲 註:“霜雪,指劍光。”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出匣紛紛霜雪寒,入手輝輝星斗現。”

(5).指寒光閃爍的刀劍。 唐 李白 《贈友人》詩之二:“袖中 趙 匕首,買自 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經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髮。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江湖漂短褐,霜雪滿飛蓬。” 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霜雪,喻頭白也。” 宋 蘇軾 《行宿泗間見徐州張天驥次舊韻》:“更欲河邊幾來往,祇今霜雪已蒙頭。”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徐懷中 《西線軼事》:“一頭青絲在短短几天之內,以至是在一夜之間化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一折:“則見那冬凌霜雪都堆在兩眉間。”《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卻像輸了球的運動員,滿臉霜雪,十分惱怒。”

(8).喻陰冷的環境,嚴酷的遭遇。 清 鄭燮 《懷舍弟墨》詩:“含悽度霜雪,努力愛秋春。” 丁一嵐 《<燕山夜話>再版序》:“這本《燕山夜話》雖遇嚴酷的霜雪,卻並未失去勃勃生機。”

松柏

(1) 松樹與柏樹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堅貞的潔操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墳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言。——《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雜草。《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詩:“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 清 唐甄 《潛書·柅政》:“雖無不肖攘民之事,而視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間。多與“朝廷”相對。《儀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梁書·張弘策傳》:“英雄今何在?為已富貴,為在草茅?” 宋 歐陽修 《上范司諫書》:“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下》:“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而後草茅有激濁揚清之名士。”《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兒戲,到像 細柳 規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書·馬周傳贊》:“ 周 之遇 太宗 ,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記》:“建國之主,非起於艸茅,必拔於搢紳也。”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二章三:“﹝ 劉基 ﹞以 賈誼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問採薇,自艾自嘆。”

(4).比喻鄙陋微賤。 唐 陳子昂 《為宗舍人謝贈物表》之二:“自國之寵貴,未聞此榮。草茅孤臣,何以堪處!”

(5).比喻淺陋微賤的人。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閤下以舊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損,加禮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際。” 宋 曾鞏 《福州謝到任表》:“草茆弱質,素依及物之仁;犬馬微誠,終冀因心之恕。”

周郎

指 三國 吳 將 周瑜 。因其年少,故稱。《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瑜 時年二十四, 吳中 皆呼為 周郎 。” 唐 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 周郎 赤壁 。”

晚菘

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顒傳》:“ 文德太子 問 顒 菜食何味最勝。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清 趙翼 《觀家人醃菜戲成四十韻》:“抝嫩先冬筍,嘗新竝晚菘。” 馬南邨 《燕山夜話·種晚菘的季節》:“ 陸放翁 種的晚菘,究竟是什麼?原來所謂菘,就是 北京 人說的大白菜。”

有以

(1).猶有因。有道理;有規律。《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記·田儋列傳》:“﹝ 橫 ﹞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 晉 潘岳 《西征賦》:“豈虛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龍飲渭賦》:“或隱或見,時行時止,順冬夏而無乖,應昏明而有以。”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靈隱 後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細考其來真有以。”

(2).猶有為。有所作為。《老子》:“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王弼 註:“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猶有何。有什麼。《孟子·梁惠王上》:“ * 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4).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孫子·九變》:“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宋 葉適 《安集兩淮申省狀》:“自古立國,未嘗不有以處之也;無以處之,則地為棄地而國誰與共守!” 嚴復 《原強》:“彼西洋者,無法與法並用而皆有以勝我者也。”

嘉殽

見“ 嘉肴 ”。

詩詞推薦

次韻輅氏東亭書事四首·其三原文_次韻輅氏東亭書事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