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夢陽的《白鹿洞別諸生》
全文:
東南自有匡廬山,遂與天地增籬衛。
山根插入彭蠡湖,崢嶸背殺三江勢。
地因人勝古有語,於乎萬物隨興廢。
學館林宮客不棲,千岩萬壑堪流涕。
文采昔賢今尚存,講堂寂寞對松門。
松門桂華秋月圓,拄杖高尋萬古源。
梅嶺古色照石鏡,扶桑丹霞迎我軒。
絕頂坐歌霜月靜,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窮嶂同攀搴。
草行有時聞過虎,旦暮時復啼清猿。
我今胡為公務牽,蟋蟀在戶難久延。
出山車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陽船。
生徒綣戀集涯滸,孤帆月照仍留連。
情深過厚亦其禮,譾薄竊 勞諸賢。
明朝伐鼓凌浩蕩,五峰雙劍生秋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梅嶺
(1).山名。即 大庾嶺 。五嶺之一。在 江西 、 廣東 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嶧》詩之一:“短日行 梅嶺 ,寒山落 桂林 。” 宋 蘇軾 《次韻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卻登 梅嶺 望楓宸。”
(2).山名。亦名 飛鴻山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灣里區 。據傳 梅福 曾學道於此,因以得名。其嶺岡巒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嶺上有 梅仙壇 。現建有賓館,為避暑旅遊勝地。
(3).山名。亦作“ 梅領 ”。在 江西省 寧都縣 東北。《史記·東越列傳》:“是時樓船將軍 楊僕 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 東越 。上曰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屯 豫章 梅領 待命。” 張守節 正義:“《括地誌》云:‘ 梅嶺 在 虔化縣 東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漢 亦屬 豫章郡 。”
古色
古雅的意趣、色調。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悲風生微綃,萬里起古色。” 宋 王安石 《崑山慧聚寺次孟郊韻》:“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上》:“余謂擬 魏 晉 樂府,盡仍其誤不妨,乃反有古色。”
石鏡
(1).如鏡的山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 唐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詩:“ 松門 拂中道,石鏡迴清光。” 王琦 註:“﹝ 松門山 ﹞上有石鏡,光可照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鏡山 。山有圓石,其光如鏡,照見人影。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遊戲,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身穿蟒衣玉帶。”
(2).水母的別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鮓,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
(3).凍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坤輿·冰》:“ 黎民表 詩:‘含風石鏡融。’按:石鏡,謂冰也。”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丹霞
(1).紅霞。 三國 魏 曹丕 《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丹霞爛成綺,素雲輕若綈。” 明 夏完淳 《敘懷》詩:“丹霞照深池,清暉被嘉樹。”
(2).比喻紅艷的色彩。 晉 傅玄 《艷歌行》:“白素為下裾,丹霞為上襦。” 唐 李商隱 《和鄭愚贈箏妓二十韻》:“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紅樓夢》第五八回:“﹝ 寶玉 ﹞從 沁芳橋 一帶堤上走來。只見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李夢陽名句,白鹿洞別諸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