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柏堂再疊蘇軾韻聖因之右嶼山前陳跡空尋竟漠然廣化那存當日寺天嘉空紀建時年有為一切法如夢無盡雙株指可傳太乙荒基一再詠欲呼玉局與談禪竹閣再疊蘇軾韻》

全文:
兩翁遺蹟辨疑然,那更追尋堂與軒。
千載月明來鶴伴,四時風颯動龍孫。
勝游何必思蕭寺,逸格仍看護野村。
真者在前應擱筆,卻因觸興未忘言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在前

從前;先前

在前,他是個老師

擱筆

放下筆;停筆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林覺民《與妻書》

觸興

即興,隨感起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銓賦》:“至於草區禽旅,庶品雜類,則觸興致情,因變取會。”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乾隆名句,柏堂再疊蘇軾韻聖因之右嶼山前陳跡空尋竟漠然廣化那存當日寺天嘉空紀建時年有為一切法如夢無盡雙株指可傳太乙荒基一再詠欲呼玉局與談禪竹閣再疊蘇軾韻名句

詩詞推薦

真者在前應擱筆,卻因觸興未忘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