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張達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

全文:
一氣未肇判,太和渾絪縕。
如何盤古氏,琢喪揚囂塵。
遂使末俗下,居然昧常倫。
上窺太和際,邈若蕕與薰。
汪生富春秋,惻惻一問津。
拜父濠水湄,涕淚盈衣巾。
事母竭甘旨,色養終冬春。
太和署軒屏,庶類同厥身。
階庭芝蘭秀,水木魚鳥親。
人生苟適意,豈計富與貧。
我來屬多難,感子厚意陳。
要我賦太和,令我愧無垠。
不睹太和事,焉知太和淳。
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舉手謝太和,相攜歸隱淪。

張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張達名句,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名句

詩詞推薦

  • 讀楊文孺傳·忠烈

    牛燾清代〕小臣與顧命,此身早不有。力持三案魁,誓以靖群醜。貫盈廿四罪,青史垂不朽。上疏禠奸魂,惜哉閽難扣。不信
  • 沁園春(壽陶守)

    姚勉宋代〕鶴髮鴉髫,歡捧霞觴,酌丹井泉。慶湘山峰頂,飛來古佛,劍池洞裡,活底神仙。春雨慳時,千金斗粟,民仰使君
  • 分得九仙觀送林信

    吳實明代〕丹丘琳館倚崔嵬,靈境清都世外開。三島霞光凌日月,九霄雲影接樓台。道人玉骨壺中蛻,仙客瑤笙鶴上來。君去
  • 驀山溪(蠟梅)

    費時舉宋代〕黃苞初綻,誰向江頭寄。天賦與清香,笑紅顏、呈妖逞媚。低垂花面,不與眾爭妍,春尚未。先群卉。獨稟中央氣
    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詩詞名句
  • 李籍宋代〕三公曆拜皆無敵,二府更居貴莫倫。
  • 無庵

    釋紹曇宋代〕銷鑠玄微萬境空,銜花百鳥謾尋蹤。莫教頑坐精靈窟,門鎖亂雲千萬里。
  • 意難忘

    朱用之宋代〕宮額塗黃。怕箋凝怨墨,酒漬離觴。紅樓春寄夢,青瑣夕生香。花氣暖,柳陰涼。棹曲水滄浪。愛弄嬌、臨流梳洗
    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詩詞名句
  • 避暑城西觀吳道子畫老君像

    謝翱宋代〕濕煙掛龍天海頭,角城溽暑如炎州。白氛翳景失樓閣,蓬萊縹緲不可求。解衣揮塵子城下,地涌青蓮鄰古社。捲簾
  • 題松鶴

    蘇泂宋代〕鶴鳴松樹顛,人行松樹下。人禽兩無屬,往往俱物化。明日還獨來,寂寞青松夜。擾擾征途間,誰是知音者。
  • 萬松寺二首·其二

    乾隆清代〕萬松都作菩提樹,青翠經冬總不凋。梵志未忘生滅相,卻稱每落涅槃朝。
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