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

一氣未肇判,太和渾絪縕。

如何盤古氏,琢喪揚囂塵。

遂使末俗下,居然昧常倫。

上窺太和際,邈若蕕與薰。

汪生富春秋,惻惻一問津。

拜父濠水湄,涕淚盈衣巾。

事母竭甘旨,色養終冬春。

太和署軒屏,庶類同厥身。

階庭芝蘭秀,水木魚鳥親。

人生苟適意,豈計富與貧。

我來屬多難,感子厚意陳。

要我賦太和,令我愧無垠。

不睹太和事,焉知太和淳。

身違太和時,心存太和真。

舉手謝太和,相攜歸隱淪。

詩詞問答

問: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2. 龍興汪生索賦

參考注釋

一氣

(1) 一舉,一次,不間斷地

一氣呵成

(2) 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夥

他們通同一氣

(3) 一陣(多含貶義)

瞎鬧一氣

肇判

初分。《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絪縕

(1).古代指天地陰陽二氣互動作用的狀態。《易·繫辭下》:“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孔穎達 疏:“絪緼,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緼,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而精醇也。” 高亨 註:“絪緼借為氤氳,陰陽二氣交融也……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融,則萬物之化均徧。”《漢書·揚雄傳上》:“絪緼玄黃,將紹厥後。” 顏師古 註:“絪緼,天地合氣也。” 明 宋濂 《示公道行碑銘》:“大化絪緼,變合無垠。”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緼而出。”

(2).亦作“ 絪氳 ”。形容雲煙瀰漫、氣氛濃盛的景象。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圃臨春風》:“既鏗鏘以動佩,又絪緼而流射。” 唐 溫庭筠 《觱篥歌》:“情遠氣調蘭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緼。” 明 高啟 《槎軒記》:“磅礴絪緼厚薄,隨其所得。” 清 陳培脈 《登慈恩寺浮圖》詩:“絪氳香界從朝暮,高下桑田幾變更。”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祭書神文》:“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燭焰赤。”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盤古

即盤古氏。中國神話中的開天闢地的人物

自從盤古開天地

囂塵

亦作“嚻塵”。1.喧鬧揚塵。《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楊伯峻 註:“囂,喧鬧。塵,塵土飛揚。” 宋 曾鞏 《靈岩寺兼簡重元長老二劉居士》詩:“更聞雷遠相從樂,世道囂塵豈可乾。”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外]石林精舍囂塵少,[生]仗爾高朋探寂寥。”

(2).指紛擾的塵世。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嚻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唐 白居易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質夫不至獨宿仙遊寺》詩:“ 文略 也從牽吏役, 質夫 何故戀囂塵?”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贈尼師舊角奴也》詞:“清齋浄戒,休作斷腸垂淚債;識破囂塵,作箇逍遙物外人。”《再生緣》第三回:“已托禪心歸浄界,還遭俗累涉囂塵。”

末俗

(1).謂末世的習俗,低下的習俗。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偽彌深。”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 宋 王安石 《楊劉》詩:“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釗 《青春》:“末俗澆漓,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虛 《高思誠詠白堂記》:“ 樂天 之詩,坦白平易,直以寫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厭乎人意,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今末俗淺識,殊無知者。” 清 納蘭性德 《雜詩》之三:“吚吚奏《皇華》,末俗自不識。”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與“僧侶”相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猶憐末俗愚難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火葬倡於釋氏,末俗因之。”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常倫

(1).倫常。《史記·宋微子世家》:“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2).常序;常類。 晉 左思 《魏都賦》:“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踰侈。”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嵇中散》:“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 明 宋濂 《新注楞伽經後序》:“唯 柏庭 法師 善月 依 天台 教旨,著為通義,夐然絶出常倫。” 程善之 《贈陳子松藤》詩:“良宵剪燭各爾汝,已見遭際殊常倫。”

(3).一定的規律。 唐 孟雲卿 《傷時》詩之一:“大方載羣物,生死有常倫。”

富春秋

見“ 富於春秋 ”。

惻惻

(1).悲痛;淒涼。 漢 揚雄 《太玄·翕》:“翕繳惻惻。” 范望 註:“鳥而失志,故高飛,飛而遇繳,欲去不得,故惻惻也。惻,痛也。” 晉 歐陽建 《臨終詩》:“下顧所憐女,惻惻中心酸。”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一:“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花月痕》第四八回:“顧影自憐風惻惻,回頭應惜步珊珊。”

(2).寒冷貌。 宋 周邦彥 《漁家傲》詞:“幾日輕陰寒惻惻,東風急處花成積。” 元 趙孟頫 《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金鴨香殘火尚溫。”

(3).懇切。《後漢書·張酺傳》:“ 張酺 前入侍講,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可謂有 史魚 之風矣。” 李賢 註:“惻惻,懇切也。”

一問

(1).問候一次。《禮記·內則》:“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管子·入國》:“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問之。九十以上,日一問,八十以上,二日一問。”

(2).詢問一下。 唐 李白 《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3).訪問一次。 元 方回 《雪中憶昔》詩:“扁舟一問桃源路,治亂當時自此分。”

(4).一個問題。《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擬申一問,師還對否?”《朱子語類》卷二:“ 季通 嘗設一問。”

水湄

水邊。《詩·秦風·蒹葭》:“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晉 王嘉 《拾遺記·洞庭山》:“ 楚懷王 之時,舉羣才賦詩於水湄。”《北齊書·孫騰傳》:“ 高祖 與 兆 宴飲於水湄,誓為兄弟。” 前蜀 李珣 《巫山一段雲》詞之一:“有客經 巫峽 ,停橈向水湄。” 清 周燦 《使交趾詩》:“滄江岸上有荒祠,栘葉棉枝近水湄。” 茅盾 《驚蟄》:“當月白風清之夜,林畔水湄飄蕩著他那似哭似訴的悲音。”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衣巾

(1).衣服和佩巾。語本《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 余冠英 註:“‘巾’,佩巾也。” 唐 白居易 《初除戶曹喜而言志》詩:“弟兄俱簪笏,新婦儼衣巾。”

(2).衣服和頭巾。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里行》:“虛容遺劍佩,實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夢得》詩:“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吳應箕 上。”

(3).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宋史·宋祁傳》:“自為誌銘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斂,三月葬,慎無為流俗陰陽拘忌也。棺用雜木,漆其四會,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臘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銅雜物置冢中。’”參見“ 衣衾 ”。

(4).指青領衣和方巾。 明 清 時的秀才服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後, 匡超人 送過宗師,才回家來,穿著衣巾,拜見父母。”

(5).借指秀才的資格和待遇。 清 李漁 《憐香伴·隨車》:“當初只因娘子沒正經,惹出那場大禍,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掙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災惹禍。”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損陰騭除名》:“此卷係抄襲 陳勾山 舊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薦而不售,衣巾尚在;薦而或售,據新例必除名。”

甘旨

美味的食品

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韓詩外傳》

色養

(1).《論語·為政》:“ 子游 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子夏 問孝。子曰:‘色難。’” 朱熹 集註:“色難,謂事親之際,惟色為難也。”一說,謂承順父母顏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長豫 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舊唐書·裴漼傳》:“ 漼 色養劬勞,十數年不求仕進。” 明 李贄 《復士龍悲二母吟》:“近聞此孫不愛讀書,稍失色養於二大母。”

(2).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色難者,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後因稱人子和顏悅色奉養父母或承順父母顏色為“色養”。

軒屏

堂階旁的牆壁。《文選·潘岳<秋興賦>》:“熠燿粲於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 李善 註:“《毛詩》曰:‘蟋蟀在堂。’” 劉良 註:“秋蟲至秋寒,故就軒屏,鳴軒階壁也。” 宋 梅堯臣 《范紫微見過不遇》詩:“版刺留姓名,不遑佇軒屏。”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詩:“清塵布虛室,寒晦凝軒屏。”

庶類

萬物,萬類。《國語·鄭語》:“ 夏禹 能單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 韋昭 註:“ 禹 除水災,使萬物高下各得其所。”《魏書·高祖紀》:“今東作方興,庶類萌動。” 宋 曾鞏 《回樞密侍郎狀》:“處大寒而不變,乃知松柏之堅;兼庶類而並容,則維 江 漢 之廣。”

階庭

台階前的庭院。《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後卒無患”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昔 高宗 之鼎,非雉所雊, 殷 之階庭,非木所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語言》:“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十:“三槐正位,人瞻袞繡之榮;雙桂聯芳,天發階庭之秀。”

芝蘭

芝草和蘭草皆香草名。古時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環境的美好等

芝蘭之室

魚鳥

(1).魚和鳥。常泛指隱逸之景物。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隋書·隱逸傳序》:“狎玩魚鳥,左右琴書。” 唐 韓愈 《海水》詩:“風波一盪薄,魚鳥不可依。”參見“ 魚鳥慕 ”。

(2).指夢境。語本《莊子·大宗師》:“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宋 梅堯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燭房猶照衣冠上,漏舍欲為魚鳥間。”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適意

(1) 舒適

房子寬敞明亮,住得很適意

(2) 適合心意

他為這種適意的幻想所包圍,覺得其中的樂趣在招引他。——《堂吉訶德》

多難

眾多難成之事;很多困難。《詩·周頌·訪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多,眾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眾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猶多故;多患難。《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 淮 夷之難也。”《左傳·昭公四年》:“ 晉 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 齊 楚 多難。” 杜預 註:“多篡弒之難。”《禮記·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 孔穎達 疏:“國家多有危難。”《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字 敬輿 ,年十四,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基 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 唐 杜甫 《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爭躍馬,多難患張鴟。”

厚意

深厚的情意

多謝你的厚意

無垠

廣闊無邊

碧波無垠

和事

調解紛爭。 清 李漁 《慎鸞交·計竦》:“你既肯悔過,我這和事老人只得要做了。” 趙樹理 《張來興》:“我只當是他們兩個人又鬧什麼糾紛,便跟了去準備為他們和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一:“﹝ 白大嫂子 ﹞聽了 韓長脖 的一句話,無緣無故鬧起來,自己也覺得對不住當家的,捎帶也對不起這個和事的大個子。”

和淳

平和淳樸。 明 劉基 《悅茂堂詩》:“聚欲去其惡,不使傷和淳。”

和時

適應時令。《漢書·成帝紀》:“教化流行,風雨和時。”

相攜

亦作“相擕”。互相攙扶;相伴。《東觀漢記·鄧禹傳》:“ 禹 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以迎,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 宋 蘇軾 《甘露寺》詩:“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採蕋的游蜂,兩兩相攜;弄巧的黃鸝,雙雙作對。”《儒林外史》第八回:“當下會了帳,兩人相攜著下了船坐下。”

見“ 相攜 ”。

隱淪

(1).神人等級之一。泛指神仙。《文選·郭璞<江賦>》:“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隱淪,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鑄凝。”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嵇中散》:“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南朝 齊 謝朓 《游敬亭山》詩:“隱淪既已託,靈異居然棲。”

(2).隱居。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既枉隱淪客,亦棲肥遯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孫登 ﹞思欲遯跡林鄉,隱淪忘死。” 郁達夫 《秋夜懷人》詩之六:“晚年好靜南鄉住,仙壽溶溶樂隱淪。”

(3).指隱者。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詩:“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觀察老圃秋容圖》詩:“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歸田作隱淪。”

(4).隱沒身體不使人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後世遁形之祖也。”

(5).沉淪,埋沒。《晉書·郭璞傳》:“ 嚴平 澄漠於塵肆, 梅真 隱淪乎市卒。”《文選·鮑照<行樂至城東橋>詩》:“尊賢永照灼,孤賤長隱淪。” 李善 註:“隱淪,謂幽隱沉淪也。” 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不見 沉生 久,江湖知隱淪。”

詩詞推薦

  • 淮楚春晚病中

    楊冠卿宋代〕絕塞驅馳有底忙,病餘歸思繞江鄉。雁飛不到楚天遠,蝶夢可堪春晝長。滿地香紅初過雨,一簾風絮正斜陽。愁邊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出哨剛逢暖,皮衣易絮裳。穀場歌歲稔,菜圃慶秋長。村景觀無盡,予懷慰莫量。浙東方告歉,南望為民傷。
  • 再題惠山園八景·其七·尋詩徑

    乾隆清代〕窈而深更繚而曲,步步神傳七字真。若謂尋詩於此合,可知詩亦解尋人。
  • 乾隆清代〕今朝午覺熱,乃符夏德暑。暑亦豈能無,長遂化工補。然此山莊中,饒有避炎所。谷口風送涼,林間陰更普。廣軒
  • 道中即事八首·其八

    洪芻宋代〕三月東風池上頭,魚龍漫沒戲仙舟。我來稅駕亦未晚,後乘儻追公子游。
  • 扇子詩

    李石宋代〕春去春來歲歲同,花開花落任東風。只堪美酒酬佳景,莫把閒愁料化工。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陸君重五首

    方回宋代〕謂生無廉吏,吾猶見此人。政聲口碑在,陰德□□新。薄俗難開眼,亨途易致身。一清當百濁,端肯混光塵。
  • 於眉州輓詩

    魏了翁宋代〕老雁長雲橫蜀道,歸鴉落日倚江城。摩挲少日生祠記,忍聽虞歌薤露聲。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天奪

    劉克莊宋代〕曩造河沙業,今災夢幻身。不知岩下電,天奪與何人。
  • 送袁明府北上

    沈鍊明代〕冉冉青雲客,來驂五馬雄。訟庭懸日月,賓館奏清風。魏闕非天上,青山在鏡中。還題羽獵賦,馳獻鳳凰宮。
  • 出門志感

    佘翔明代〕別卻床頭綠綺琴,出門何處覓知音。一從玉斧蓬萊去,採藥猶存未死心。
  • 宮詞

    宋白宋代〕日影風烏樹影濃,黃門輕騎疾如風。一行御札緣何事,勅借寧王避暑宮。
  • 呈竹元珍

    孔武仲宋代〕一室蕭然傍禁城,塵埃不到旅懷清。水流紅片知花落,雨浥蒼苔見筍生。感物已憐春寂寞,辭家憶是歲崢嶸。知君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次花翁冬日三詩

    杜范宋代〕悠然僧舍一柴扉,淡泊如君眼底稀。山澤肯為仙骨瘦,襟懷自得遁身肥。有詩盈帙遮空橐,無酒留賓辦典衣。一棹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二十五首

    釋如淨宋代〕心念分飛,如何措手。趙州狗子佛性無,只個無字鐵掃帚。掃處紛飛多,紛飛多處掃。轉掃轉多,掃不得處拚命掃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何德器寄道州怪石

    曾幾宋代〕一去舂陵郡,天星幾度回。身今鏡湖住,山自道州來。指點雙岩出,摩挲一笑開。是誰營致此,石友似陳雷。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再次前韻唁南湖放鶯燕

    項安世宋代〕誰向南湖賦白頭,西風團扇有新愁。歸巢海燕無多日,出谷暖鶯何處游。文杏梁邊泥尚濕,綠楊堤畔水長流。有情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應子和宋代〕兩岸夕陽紅。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後秋思五言五首

    方回宋代〕五房十昆仲,獨許一身存。今日重陽日,登樓欲斷魂。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村舍

    陸游宋代〕莫笑山家拙治生,正緣亦足得身輕。滿爐葑火渾家暖,一碗松肪徹夜明。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原文_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