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熱原文

今朝午覺熱,乃符夏德暑。

暑亦豈能無,長遂化工補。

然此山莊中,饒有避炎所。

谷口風送涼,林間陰更普。

廣軒復庨豁,蒸溽弗到戶。

牆外市廛輳,難免煩敲鼓。

因憶僕從人,可忘怨咨苦。

詩詞問答

問: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九

參考注釋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午覺

中午睡眠,一般時間較短

沒時間睡午覺

能無

反問語。猶能不。《論語·子罕》:“法文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左傳·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十:“人生非草木,能無感中情?”參見“ 能不 ”。

長遂

生長育成。《墨子·天志中》:“雷降雪霜雨露,以長遂五穀麻絲,使民得而財利之。”

化工

(1) 化學工業的簡稱

化工廠

(2) 化學工程的簡稱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饒有

富有。 漢 焦贛 《易林·否之乾》:“ 江 、 河 、 淮 、 濟 ,天之奧府。眾利所聚,可以饒有,樂我君子。”

避炎

逃避暑熱。 清 李調元 《避炎》詩:“避炎如避寇,逐北盡投林。”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庨豁

(1).高峻深邃貌。《文選·張衡<西京賦>》:“ 枍詣 承光 ,睽罛庨豁。” 張銑 註:“ 枍詣 、 承光 皆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宋 蘇舜欽 《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洒然如秋。”

(2).開闊豁達貌。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游》詩:“下開迷惑胷,庨豁斸株橜。”

蒸溽

(1).悶熱而潮濕。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今 成都 乃未嘗有梅雨,惟秋半積陰氣令蒸溽,與 吳 中梅雨時相類耳。” 明 宋濂 《題<棲雲軒記>後》:“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蘇太史 《棲雲軒記》,記為本庵上士作,其狀 靈岩 之景,亦分明如畫,蒸溽為之頓消。”

(2).濕熱。中醫學上所指的一種病理現象。《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

外市

謂勾通外人以取利。《韓非子·內儲說上》:“ 趙 令人因 申子 於 韓 請兵,將以攻 魏 , 申子 欲言之君,而恐君之疑己外市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則慮易。乃使邊境之民獘靡愁苦而有離心,將吏相疑而外市,故 尉佗 、 章邯 得以成其私也。”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與外國交求利己,若 章邯 之比。”

難免

不容易避免,免不了

他年紀還小,難免幼稚一點

從人

(1).隨從;僕從。《墨子·備城門》:“從人非亓故人。” 孫詒讓 間詁:“言非其故所屬吏卒。”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詩:“從人雖獲多,天笑不為新。”《水滸傳》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聽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價氣,問從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顧東橋》:“ 東橋 顧從人,賞銀五錢遣之。”

(2).指投靠他人。《漢書·韓信傳》:“ 韓信 , 淮陰 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定情篇》:“右 漢 繁欽 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悅媚。”

主張合縱的人。《史記·張儀列傳》:“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禍,無及為已。”《文選·班固<答賓戲>》:“從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騁辭。”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從人合之,助六國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集說:“資,《書》作咨,此傳寫之誤。”《逸周書·太子晉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孔晁 註:“訾,嘆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謗》:“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咨,千載語猶驗。” 劉師培 《悲佃篇》:“如 趙甲 四十頃分給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畝,寧不怨咨?”

詩詞推薦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