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申佳允的《贈建德徐君顯》
全文:
有客清源來,蕭寺傾談吐。
翩翩文獻家,季叔徐工部。
工部涖荊州,司李遷廣武。
手不持一錢,兒卒詫清苦。
布素屏綺羅,脫粟絕羞脯。
志不在飽溫,面目存酸腐。
性復好施予,不但無所取。
入嗇出偏奢,蕭然一貧寠。
典輿佐饔餐,賣襦賑鰥姥。
任滿升冷曹,廠署清源滸。
清源何繁華,工部視如土。
亦如廣武時,閉眼卻阿堵。
貌癯弱不勝,那復見華膴。
貪世獲茲人,是謂今而古。
北斗仰高風,忽於猶子睹。
了無膏粱容,落落一叔父。
不敢款酒肴,況乎給資斧。
猶子豈為奇,孤高世德譜。
飄然上平陽,傾蓋情如縷。
贈以玉壺冰,工部應無怒。
參考注釋
好施
喜好施捨。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羽》:“聞其羽聲,使人善養而好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吏部·施丐》:“好施固是天性,又是陰德,然亦有儘可商者。” 清 錢謙益 《岳駿聲父九德加贈整飭徐淮道兵備河南按察副使制》:“好施急難,俠骨猶存。”
不但
不僅,不只是——用在表示遞進關係的複句的前一分句,指出並承認某層意思,後一分句常有“而且”、“並且”、“也”、“還”、“又”等詞相呼應,表示有更進一層的意思
我們的家鄉不但風景優美,物產也很豐富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申佳允名句,贈建德徐君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