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將雛原文
行行麥壟邊,見一雉將雛。
雛兒才長成,啞啞學母呼。
翅軟未解飛,嘴嫩未能食。
飲啄與游翔,皆賴顧復力。
兒兮依其母,母子愛其兒。
一朝羽翼全,那料南北飛。
有童持長竿,捕雛何遽遽。
老雉雖善飛,繞匝不忍去。
雛兒頗有智,藏伏荊棘間。
棘密難探取,頑童悵空還。
須臾童去遠,老雉還來視。
母子得全活,鼓翼心倍喜。
爾童一何忍,爾雉一何慈。
孰謂天良心,人禽乃倒之。
觀物可會心,撫古常自鏡。
今朝忽見此,大愧中牟令。
詩詞問答
問:雉將雛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雉將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
2. 一解
參考注釋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麥壟
見“ 麥隴 ”。
將雛
(1).攜帶幼禽。 晉 成公綏 《嘯賦》:“似鴻雁之將雛,羣鳴號乎沙漠。”
(2).指攜帶幼小的子女。 唐 杜甫 《清明》詩:“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仇兆鰲 註:“將雛,謂挈子而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雛兒
(1) 剛出生不久的鳥
(2) 比喻年紀小、社會經驗少的人
還是個雛兒?——《西遊記》
(3) 指少女(含輕薄意)
咱們走是走,我就是捨不得那個姑子,長得實在好看。不知是那個庵里的雛兒呢?——《紅樓夢》
長成
(1).長大成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楊 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月香 在 賈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長成。”
(2).成長。《警世通言·樂小舍拚生覓偶》:“此時 順娘 年十四歲,一髮長成得好了。” 毛 * 《新民主主義論》五:“這時, 中國 無產階級,由於自己的長成和 俄國 革命的影響,已經迅速地變成了一個覺悟了的獨立的政治力量了。”
啞啞
(1) 象聲詞,形容烏鴉的叫聲、小兒的學語聲等
(2) 形容笑聲
笑之啞啞
飲啄
(1).飲水啄食。語本《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於林籟,豈企羨於榮華!”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飲啄雖勤苦,不願棲園林。”
(2).引申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罷秩後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詩:“何事逐豪游,飲啄以羶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劉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無不驗,蓋飲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之二:“飲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約傳》:“﹝ 沉警 ﹞無進仕意,謝病歸…… 警 曰:‘使君(指 謝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唐 元結 《喻瀼溪鄉舊遊》詩:“終當來其濱,飲啄全此生。”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飢餒,飲啄猶自閒。”
游翔
猶翱翔。《宋書·符瑞志下》:“ 宋文帝 元嘉 元年七月壬戌,白燕集 齊郡 城,游翔庭宇,經九日乃去,眾燕隨從無數。”
猶飛翔。 清 揆敘 《鷹坊歌》:“羣飛眾動各適所,丹山鸞鳳常游翔。”
顧復
《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鄭玄 箋:“顧,旋視;復,反覆也。” 孔穎達 疏:“覆育我,顧視我,反覆我,其出入門戶之時常愛厚我,是生我劬勞也。”後因以“顧復”指父母之養育。《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諸王幼稚,早離顧復,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之哀。”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祗命隕越,哀號不逮,追念顧復,若亡生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襁褓顧復,骨肉情連,恩同罔極,銘於心田。”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羽翼
(1) 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何遽
表示反問,可譯為“怎么”
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
何遽不為禍。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藏伏
潛伏,隱藏。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豹直》:“伏豹者,言眾官皆出,己獨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三國演義》第二八回:“某姓 裴 ,名 元紹 。自 張角 死後,一向無主,嘯聚山林,權於此處藏伏。”
荊棘
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斬荊棘。——宋· 蘇洵《權書·六國論》
探取
(1).試探。《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賊憑恃山川,二祖勞於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者。謂將以為不一探取,無由自弊,是以觀兵以闚其釁。” 茅盾 《子夜》八:“她以為父親是要利用 劉玉英 來探取 老趙 的秘密。”
(2).預支。《晉書·愍懷太子遹傳》:“東宮舊制,月請錢五十萬,備於眾用,太子恆探取二月,以供嬖寵。”《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探取,預取也。”
(3).摸取。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餡中置帋簽或削木書官品,人自探取,以卜異時官品高下。”《宋史·李迪傳》:“對曰:‘臣向在 陝西 ,以方寸小冊書兵糧數備調發,今猶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良朋意氣真豪放,肯把身投巨浪,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鄉。”
(4).探問。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十齣:“因甚家中鬧聲沸……到堂前探取,免心下多慮。”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多不到半月十朝,親家母又來探取。他道女孩兒不曾到家,驚的俺母親進退無措。”
頑童
(1) 頑皮的兒童
(2) 指愚笨無知的人
為頑童所辱。——唐· 李朝威《柳毅傳》
頑童之為是心。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還來
歸來,回來。《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三:“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映泉 《白雲深處》:“讓他去,反正人家會還來的。”
得全
(1).獲得保全。《莊子·達生》:“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漢書·刑法志》:“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新唐書·裴度傳》:“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計自去年十月至今,孤軍在萬里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
(2).謂人臣事君之禮無所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馬貞 索隱:“得全,謂人臣事君之禮全具無失,故云得全也。”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臣聞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備。 清 張芳 《黛史》:“聲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鼓翼
猶振翅。 漢 張衡 《歸田賦》:“王雎鼓翼,倉庚哀鳴。”《宋書·符瑞志上》:“鳳凰鼓翼而舞。” 殷夫 《我醒時……》詩:“戰慄的喜悅襲擊著我,我不禁我詩靈鼓翼奔騰。”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天良
人的良心
喪盡天良
會心
領悟於心
會心的微笑
撫古
仿效古人、古書。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然書中事跡,亦頗有從 唐 人傳奇轉化而出者(如《鳳陽士人》、《續黃粱》等),此不自白,殆撫古而又諱之也。”
自鏡
(1).照自己的形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 田巴 入 齊 ,過 淄水 自鏡。”
(2).對照自己,引以為戒。《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虛請論七主之過,以還自鏡,以知得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 明 張居正 《翰林為師相高公六十壽序》:“余深味其言,書之座右,用以自鏡。”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