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韻古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韻古堂原文

西江古器列南台,有暇於斯每一來。

考羽量宮遜未矣,關雎麟趾緬悠哉。

春音正葉和而盎,冰鑒猶呈朗以皚。

禮樂周官因可溯,其間揖讓那能陪。

詩詞問答

問:題韻古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韻古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韻古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七

2. 瀛台又謂之南台

參考注釋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古器

(1).古代樂器。《晉書·律曆志上》:“ 荀勖 造新鐘律,與古器諧韻,時人稱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復樂古器古曲策》:“若廢今器,用古器,則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鐘鼎等器物。 宋 劉敞 《先秦古器記》:“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識。”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個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陸呢!”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一來

(1).來一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楚 將平,諸侯將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來。”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尋師始一來。”《宋史·卓行傳·巢谷》:“ 蘇軾 責 黃州 ,與 谷 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 軾 與弟 轍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

(2).常與“二來”、“三來”等連用,列舉理由或目的。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來慶賀功勞,二來犒賞孩兒。”《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 鳳生 靦覥,心裡也有些喜歡,要在裡頭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朱自清 《給亡婦》:“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著起來;一來怕擾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

(3).謂某種動作或情況的出現。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關著,唯恐別人看見他的秘密,你想,這樣一來別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紅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

(4).蒙語ire的音譯。“來了”之意。《華夷譯語》等作“亦列”。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二折:“通事見正旦云:‘也七阿媽薩一來四。’”參閱 方齡貴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關雎

(1).《詩·周南》篇名。為全書首篇,也是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歷來對這首詩有不同理解。《詩·周南·關雎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後漢書·皇后紀序》:“故 康王 晚期,《關雎》作諷。”現代研究者或認為是寫上層社會男女戀愛的作品。後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義也常不同。(1)借指賢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既無關雎之德,而有 呂 霍 之風。” 唐 張說 《祈國公碑》:“內被螽斯之德,外偃關雎之化。”(2)借指夫婦。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多則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緣對付,成就了麟趾關雎。”(3)借指淑女。《玉嬌梨》第十九回:“久聞老先生令愛賢淑,有關雎之美,故托晚生敬執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賜 朱 陳 之好。”(4)借指正統的詩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可恥。此《關雎》所以不作,此 鄭 聲所以盈天下也。”

(2).鳥名。魚鷹。 宋 王銍 《默記》卷中:“﹝ 李公弼 ﹞見所謂魚鷹者飛翔水際,問小吏,曰:‘此關雎也。’”一說,非鳥名。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關雎》:“按,‘關關’,和聲;‘雎鳩’,王雎。《詩序》總撮句內二字以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為關雎也。”

麟趾

(1).麟足。《漢書·武帝紀》:“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 渥窪水 出天馬, 泰山 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蹏以協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後以之為金錠的名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2).《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鄭玄 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於麟。”後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 晉 陸雲 《答孫顯世》詩之七:“志擬龍潛,德配麟趾。” 唐 陸贄 《冊杞王妃文》:“克茂鵲巢之規,葉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大學中庸孟子問目答盧鎬》:“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孫昌盛。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族茂麟趾,宗固盤石。” 宋 蘇軾 《賜彰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詔》:“朕方慶瓜瓞之茂,而欲觀麟趾之應。”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慶,當必有期。”

(3).比喻高貴的行跡。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

(4).《詩·周南·麟之趾》的簡稱。 清 錢謙益 《工科給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贈》:“《麟趾》之詩,詠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張廷玉 《雜興》詩:“《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規矩。”

(5).同“ 麟止 ”。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故自麟趾以來,上下千五六百年,其變何可勝道,散諸天地之間,學者自為紛紛矣。”

葉和

和睦;和合;和諧。 漢 王充 《論衡·齊世》:“既得天下,無嘉瑞之美,若‘葉和萬國’,‘鳳凰來儀’之類。” 唐 白居易 《與吐蕃宰相缽闡布敕書》:“輔贊大蕃,葉和上國。”

應和。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三折:“我只聽的一下鼓,一下鑼,撮枷稍的公吏搊搜,打道子的巡軍每葉和。”

冰鑒

(1) 古代盛凍的器具

(2) 指明鏡,比喻鑑別事物的眼力

(3) 指月亮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揖讓

(1).賓主相見的禮儀。《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見 趙簡子 , 簡子 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焚之自息也。”

(2).指禮樂文德。《漢書·禮樂志》:“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參見“ 三揖三讓 ”。

(3).禪讓。讓位於賢。《韓非子·八說》:“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聖人之治也。”《南齊書·劉祥傳》:“故揖讓之禮,行乎 堯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關於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由 堯 舜 揖讓進到 禹 傳子,是歷史發展一個必然階段。”

那能

方言。怎么樣。

出處: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凡諸形狀皆謂之態,亦謂之能;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態字,猶通語言曾(俗作怎)么樣矣。”

例句:

殷夫 《監房的一夜》:“ 小王 說:‘老和尚後來那能了呢?’說著笑了。”

詩詞推薦

  • 堂成

    杜甫唐代〕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
  • 絳州鄭尚書

    黃滔唐代〕旌旗日日展東風,雲稼連山雪刃空。剖竹已知垂鳳食,摘珠何必到龍宮。諫垣虛位期飛步,翰苑含毫待紀公。誰謂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
  • 自長城嶺至台懷再依皇祖元韻

    乾隆清代〕西巡第三度,山川了不殊。計里宿所悉,底須問路衢。長城背指嶺,台懷面循途。此是清涼境,奚事警蹕呼。梵僧
  • 游峨眉十一首

    馮時行宋代〕雖知仙可學,酒盞喚淵明。未遂山中隱,聊為地上行。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聲。初上乘危慣,歸途更不驚。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

    周密宋代〕小橋縈綠。密翠藏吟屋。千頃風煙森萬玉。依約輞川韋曲。臨流照影何人。悠然倚仗看雲。柳色翠迷山色,泉聲清
  • 到雲影院自此下甚險

    沈守正明代〕小院標雲影,雲來影若何。老杉晴日少,危□□苔多。入谷石摩腹,逢崖弟喚哥。奇情因險奪,不暇問金鵝。
  • 湛凝齋

    乾隆清代〕綠水砌階近,清光座席憑。不波常守靜,非濁那資澄。半畝無增減,一泓泯所能。會心觀道妙,亦欲湛而凝。
  • 送定師南遊

    穆修宋代〕營營學佛徒,皆喜訾吾道。憐師獨異群,儒藝知探討。誦詩三四章,往往見辭藻。玉璞在琢磨,不難成至實。知予
  • 迴鑾過三關再詠

    乾隆清代〕三關興京西,設險天錫久。然當我祖際,言創不言守。明兵傾國來,迎出攻而取。斬將與搴旗,紛彼敗以走。乃知
  • 頌古二十一首

    釋正覺宋代〕露地白牛起問端,隨緣叱叱齒牙寒。不知欽啄是何物,喫喫直教滄海乾。
  • 謝張寬夫送棕耳頌

    黃庭堅宋代〕菜茹之品棕耳君,乖龍割耳鱉脫裙。張子羞我助貧餐,桑鵝楮雞不足雲。曲肱一飽南風薰,萬事於我如浮雲。
  • 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其九

    王士禎清代〕草堂樂府擅驚奇,杜老哀時托興微。元白張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學妃豨。
  • 貧居自述·其十三

    李孔修明代〕春風送暖入書窗,病骨方蘇喜向陽。店裡賒來花釀酒,廚中擂爛米糊湯。聖賢事業書千卷,君子生涯詩幾行。名譽
  • 過盧溝橋車中觀永定河即事有作

    乾隆清代〕伊古未聞堤障之,東坍西漲任遷移。畿南何處弗沙積,窪地常年嘆潦滋。祗以饑寒廑黎庶,遂教修築始康熙。於無
  • 季布

    徐鈞宋代〕一諾千金漢重臣,平生恩力報何曾。朱家不德人傳美,殊愧張蒼父事陵。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
  • 遠別離

    石寶明代〕秦雲隴樹高復低,君去台輪西更西。亦知此別經歲月,臨岐素手牽衣啼。山長水深覓無處,妾心如荼苦復苦。玉容
  • 武林舊館

    陳鎰元代〕寂寞江山舊帝州,重來景物倍蕭颼。客窗素月涼如水,子夜清風淡欲秋。聽竹亭空蒼石古,種松地冷碧苔幽。老懷
  • 送贈歸護國寺

    張肅宋代〕去謁吾君遇太平,太平明主重南能。不關名利真開士,卻返林泉伴野僧。御賜白金為長物,身歸青嶂策枯藤。只應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趙帥蠟梅

    陳造宋代〕窗底閒尋斷續香,帖金誰此憩風裳。漢姬懶赴昭陽燕,宮額塗成卻覆觴。
  • 園中示客

    朱翌宋代〕風急梳松墮碧釵,雨多及榻長青苔。趁虛阿段阿稽去,挾冊宗文宗武來。不用張羅知寂寞,恐妨飛鳥樂徘徊。侵尋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
題韻古堂原文_題韻古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