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

朱棣滿刺加鎮國山詩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棣的《滿刺加鎮國山詩》

全文:
西山鉅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
沐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草木濃。
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茲民俗雍。
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
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
大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
山君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
後天監視久益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朱棣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導從

(1).古時帝王、貴族、官僚出行時,前驅者稱導,後隨者稱從,因謂之導從。《後漢書·輿服志上》:“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皆帶劍,三車導;主簿、主記,兩車為從。”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珙》:“有貴人,導從甚盛。” 吳晗 《朱元璋傳》第四章一:“具皇帝鹵簿儀仗威儀導從,到太廟追尊四代祖父母、父母為皇帝皇后,再祭告社稷。”

(2).泛指前導與後衛。《水滸傳》第八二回:“軍士導從,儀衛不斷,直至 忠義堂 前下馬。”

張蓋

張開傘蓋;打傘。《史記·商君列傳》:“ 五羖大夫 之相 秦 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晉書·天文志上》:“天員如張蓋,地方如棊局。” 唐 李賀 《瑤華樂》:“列斾如松,張蓋如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又至 成化 間,定五年一大恤,命司禮掌印內臣主之,出則張蓋列騎,正坐於棘寺堂。”或曰,戴席帽謂之“張蓋”。參閱 宋 無名氏《釋常談》。

儀文

禮儀形式。 唐 張九齡 《請行郊禮疏》:“聖朝典則,盛世儀文,亦云鹹備,可謂無遺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燈燭輝煌,儀文璀璨,好不富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先生襟懷蕭散,僕亦倦於儀文,但得神交,何必定在形骸之內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告**國文》:“ 京 津 之輿論……大抵於 袁公 南行就職之舉,甚為輕視,或謂之儀文,或謂之少數人之意見。”

裼襲

(1).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禮記·表記》:“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 鄭玄 註:“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為敬,或以襲為敬。禮盛者,以襲為敬,執玉*龜之屬也;禮不盛者,以裼為敬,受享是也。” 孔穎達 疏:“行禮之時,禮不盛者,則露見裼衣;禮盛之時,則重襲上服。是行禮初盛則襲衣,禮不盛則裼衣,是裼襲不相因也……其行禮之時,或初襲而後裼,或初裼而後襲。所以然者,欲使人民無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 唐 白居易 《沿革禮樂策》:“以玉帛俎豆為數,以周旋裼襲為容。” 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喪祭、燕射、士相見之禮,可得而議也,所以周旋裼襲,升降俯仰者,聖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

(2).指穿著禮服。《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看了,連忙道‘請’。 安公子 早已裼襲而來。”

虔恭

誠敬。《漢書·敘傳下》:“ 秺侯 狄 孥,虔恭忠信。”《晉書·袁瓌傳》:“陛下以聖明臨朝,百官以虔恭蒞事。” 明 沉鯨 《雙珠記·術士玄謀》:“苦刑期已迫,無門訴控。致虔恭欲求轉日回天策,歷盡關山幾萬重。” 茅盾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也只有從早餐的牛奶里太太可以表現她是怎樣虔恭地‘回到廚房’。”

朱棣名句,滿刺加鎮國山詩名句

詩詞推薦

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