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蘇軾過溪橋詩韻》
全文:
南山幽邃處,結庵倚陵邱。
其上多風篁,四時恆似秋。
庵名曰方圓,無礙何著留。
辨如口懸河,訥若龍歸湫。
訥辨兩非真,題齋強出頭。
當時過橋笑,至今溪水浮。
卻擬問東坡,底重較劣優。
惟餘嗑然聲,不共逝波流。
懿彼泉石間,我亦曾吟遊。
然無學佛閒,而有勤民憂。
參考注釋
方圓
(1) 指定半徑範圍內的面積
20公里方圓之內的40個內湖
(2) 圍繞;在…周圍地
這個湖方圓一里,寬半里
無礙
(1).沒有阻礙;沒有妨礙。 漢 揚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與?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無礙乎?”《紅樓夢》第四一回:“有木頭的杯取個來,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無瞻顧地釘住說:‘如果你覺得告訴我是和 趙筠秋 無礙,還是請你直說罷!’”
(2).佛教語。謂通達自在,沒有障礙。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我有無礙,共向圓常。” 宋 朱松 《書永和寺壁》詩:“道人法力真無礙,解遣龍孫吐浪花。”
乾隆名句,和蘇軾過溪橋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