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祿的《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
全文:
難搜難括,非去非來,做成一寸千曲。
欲盡根株,除是馬還生角。
任教春風蕩滌,只昏昏、月黃煙綠。
甚追逐,最難拼更是、天寒茅屋。
漏向眉間一半,攬清鏡、已覺霧縈煙蹙。
髣髴真形,五嶽寸心矗矗。
能令酒來都化,作鮫珠、界破幽獨。
算千種,還誰解、區別細目。
參考注釋
任教
擔任教師、教練等工作
他在大學任教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蕩滌
清洗;洗除
洪水乃欲蕩滌。——《漢書·李尋傳》
山光湖色足以蕩滌胸中鬱悶
昏昏
(1).昏暗貌;陰暗貌。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樂浪 之東,有背明之國……在 扶桑 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暗,宜種百穀。” 南朝 陳 陰鏗 《行經古墓》詩:“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雲溪王氏婦》:“步於沙莽中,天氣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貝瓊 《殳山隱居夏日》詩:“病客從教懶出村,兩山一月雨昏昏。”
(2).糊塗;愚昧。《老子》:“眾人昭昭,我獨昏昏。”《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蕭山庸閒叟 《秋女士贊》:“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危言為人所不樂聞,大抵願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詞》:“蠻弦 代 寫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薛賀州》:“ 鄭 人 薛鋭 仲藏 為 賀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緒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開船,這客人情思還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見被囊開了,才曉得被人偷了去。” 葉聖陶 《城中·微波》:“他腦際有點昏昏,口裡非常渴燥。”
(4).視力昏花模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兩目昏昏然,不甚見物。”
黃煙
見“ 黃煙 ”。
亦作“黃煙”。1.黃色的煙塵、雲霧。 晉 王嘉 《拾遺記·岱輿山》:“孟冬水涸,中有黃煙從地出起數丈。” 南朝 梁 江淹 《橫吹賦》:“吟黃煙及白草,泣虜軍與 漢 兵。” 唐 張籍 《羅道士》詩:“城裡無人得實年,衣襟常帶臭黃煙。”
(2).旱菸;菸絲。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之六:“網畔一漁翁,間取黃煙吸。”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二:“ 劉大娘 鬆一口氣,拿出煙笸籮和旱菸袋,一面把黃煙捏碎,往煙鍋里裝。”
王士祿名句,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