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

作者:王士祿 朝代:清代

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原文

難搜難括,非去非來,做成一寸千曲。

欲盡根株,除是馬還生角。

任教春風蕩滌,只昏昏、月黃煙綠。

甚追逐,最難拼更是、天寒茅屋。

漏向眉間一半,攬清鏡、已覺霧縈煙蹙。

髣髴真形,五嶽寸心矗矗。

能令酒來都化,作鮫珠、界破幽獨。

算千種,還誰解、區別細目。

詩詞問答

問: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祿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根株

(1)

(2) 同根莖的一枝或一群樹幹,尤指與吸根或水發芽有關的枝幹

(3) 植物的根和主幹部分

還生

復生,再生。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犀帶等啟》:“昔 沉羲 將盡,逢司命而還生; 士燮 行埋,值仙人而更活。” 唐 王建 《看棋》詩:“彼此抽先局勢平,傍人道死的還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菩提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 * ,變色凋落,過已還生。”

任教

擔任教師、教練等工作

他在大學任教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蕩滌

清洗;洗除

洪水乃欲蕩滌。——《漢書·李尋傳》

山光湖色足以蕩滌胸中鬱悶

昏昏

(1).昏暗貌;陰暗貌。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樂浪 之東,有背明之國……在 扶桑 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暗,宜種百穀。” 南朝 陳 陰鏗 《行經古墓》詩:“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雲溪王氏婦》:“步於沙莽中,天氣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貝瓊 《殳山隱居夏日》詩:“病客從教懶出村,兩山一月雨昏昏。”

(2).糊塗;愚昧。《老子》:“眾人昭昭,我獨昏昏。”《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蕭山庸閒叟 《秋女士贊》:“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危言為人所不樂聞,大抵願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詞》:“蠻弦 代 寫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薛賀州》:“ 鄭 人 薛鋭 仲藏 為 賀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緒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開船,這客人情思還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見被囊開了,才曉得被人偷了去。” 葉聖陶 《城中·微波》:“他腦際有點昏昏,口裡非常渴燥。”

(4).視力昏花模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兩目昏昏然,不甚見物。”

黃煙

見“ 黃煙 ”。

亦作“黃煙”。1.黃色的煙塵、雲霧。 晉 王嘉 《拾遺記·岱輿山》:“孟冬水涸,中有黃煙從地出起數丈。” 南朝 梁 江淹 《橫吹賦》:“吟黃煙及白草,泣虜軍與 漢 兵。” 唐 張籍 《羅道士》詩:“城裡無人得實年,衣襟常帶臭黃煙。”

(2).旱菸;菸絲。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之六:“網畔一漁翁,間取黃煙吸。”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二:“ 劉大娘 鬆一口氣,拿出煙笸籮和旱菸袋,一面把黃煙捏碎,往煙鍋里裝。”

追逐

指迅速積極地追尋逃跑的東西

有如瘦狗追逐一些因受襲擊而哀鳴的小動物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眉間

在二側眉毛間、額部的平坦隆起;亦指緊接著鼻根上方的額骨或正中矢狀斷面通過此區的一點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於乾旱,一半由於蟲災

清鏡

明鏡。 南朝 齊 謝朓 《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髮。” 唐 杜甫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今晨清鏡中,白閒生黑絲。”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明朝對清鏡,衰鬢又逢春。”亦喻清澈的湖水。 宋 曾鞏 《西湖一月二十日》詩:“漾舟明湖上,清鏡照衰顏。”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真形

本來的形象;真實的形體或形象。 唐 劉禹錫 《摩鏡篇》詩:“山神祅氣沮,野魅真形出。” 宋 蘇軾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怎見得是龍?須得吾見真形,方可信。”

五嶽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裡

得失寸心知

矗矗

(1).高峻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嶄巖嵾嵳。”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留田行》:“循聽一何矗矗。”《明史·外國傳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鎮王國。” 清 錢謙益 《王師二十四韻》:“豐碑並崇廟,矗矗夕陽西。” 康有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者》詩:“桂山矗矗桂樹直,神秀啟闢必有先。”

(2).重迭貌。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詩:“魚腥矗矗橋邊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馬光 《夏夜》詩:“溽暑鬱不開,矗矗雲萬疊。” 清 曹寅 《望雨謠》:“海雲矗矗吹龍風,玄芝倐變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玳瑁報恩》:“ 熊 ( 熊元 )見魚口中氣矗矗成雲,異之。”

令酒

行酒令前,由主令者先飲一杯,謂之“令酒”。《紅樓夢》第四十回:“大家坐定, 賈母 先笑道:‘咱們先吃兩杯,今日也行一個令,纔有意思。’…… 薛姨媽 點頭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纔是。’ 賈母 笑道:‘這個自然。’説著便吃了一杯。”

鮫珠

(1).神話傳說中鮫人淚珠所化的珍珠。 清 劉大櫆 《山中與諸昆及王設參謝師其夜酌》詩:“日落沉鮫珠,月昇薦 和 璧。”

(2).比喻淚珠。 宋 劉辰翁 《寶鼎現·丁酉元夕》詞:“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漸迫,後事難摹。” 清 陳維崧 《石州慢·題家別駕亦人孝感冊並感舊遊》詞:“詎知別後,使君風木銜悽,書來雙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順之 《送程翰林松溪謫居朝陽》詩之三:“ 朝陽 何所似?雲水日氤氳。白晝鮫珠落,青天蜃閣分。” 清 曹寅 《錢塘曉潮》詩:“須臾廟中白馬出,鮫珠四灑腥瑟瑟。”

界破

劃破。 唐 徐凝 《廬山瀑布》詩:“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宋 曾鞏 《金線泉》詩:“無風到底塵埃盡,界破冰霜一片天。” 明 康海 《香羅帶·離思》套曲:“啼痕界破桃花頰,蛾眉蹙損遠山月。”

幽獨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楚辭·九章·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 唐 司空圖 《秋思》詩:“勢利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2).獨處。 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古有謂性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詞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學者反求諸幽獨之地焉耳。” 清 譚嗣同 《仁學》二:“莫顯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見乎隱,幽獨即是大廷。”

區別

差別;不同之處

固有區別

沒有區別

細目

詳細的條目

詩詞推薦

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原文_聲聲慢·次韻劉青田詠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