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次韻李才元舍人二首·其二》
全文:
當年累疏徹堯廷,不為虛名自得名。
霜雪盛來松秀茂,風波散後水澄清。
紅塵漸與高情隔,綠髮應隨喜氣生。
否泰卷舒公自悟,不須端筴問君平。
參考注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疏徹
(1).通徹。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貞香難歇,和氣光盈。澡雪五藏,疏徹開明。”
(2).引申為豁達。 明 張敬修 《文忠公行實》:“警敏疏徹,博聞強識。”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虛名
空虛的名稱,不符實際的聲譽
不求虛名
自得
自覺得意、開心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呂陶名句,次韻李才元舍人二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