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光文的《有感漫賦·其二》
全文:
何處呼名浪得名,三撾萬載竟留聲。
爰爰可待株難守,虩虩於鄰震亦驚。
歇後何如同鄭五,爭臣未必動陽城。
墳分黑白繇來廣,莫令通人笑守硜。
參考注釋
歇後
謂隱去句末之詞,暗示其義。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彥謙 題 漢高 廟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雖是著題,然語皆歇後。”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吳筠 曰:‘才勝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駱賓王 曰:‘冰泮有銜蘆。’ 盧照鄰 曰:‘幽谷有綿蠻。’ 陳子昂 曰:‘銜杯且對 劉 。’ 高適 曰:‘歸來 洛陽 無負郭。’ 李頎 曰:‘由來輕七尺。’ 唐彥謙 曰:‘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此皆歇後。” 清 方以智 《通雅·釋詁》:“ 淵明 詩:‘再喜見友於。’ 杜 亦用之。《到藎傳》‘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則百之語,皆歇後也。”
如同
好像,類似
待我如同親人一樣
鄭五
(1). 唐 鄭綮 。因排行第五,故稱。《舊唐書·鄭綮傳》:“明日果制下,親賓來賀,搔首言曰:‘歇後 鄭五 作宰相,時事可知矣。’累表遜讓不獲。”
(2).指鄭五歇後體。 清 易本烺 《雲杜故事》:“予聞之,因理前夢,為誦本詩集句:‘運移 漢 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泫然曰:‘公作 鄭五 告之矣!’”參見“ 鄭五歇後 ”、“ 鄭五歇後體 ”。
爭臣
指能直言諫君,規勸君主過失的大臣。爭,同“諍”
朝無爭臣,則不知過。——《漢書·蕭望之傳》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陽城
(1). 春秋 時 楚國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家。”
(2).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劉逵 註:“ 陽城 , 蜀 門名也。”
(3).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楊伯峻 註:“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登封縣》。
沈光文名句,有感漫賦·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