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散官

文散官怎么寫好看

文散官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制。散官初無文武之分,隋唐時始分置,授不帶職事之文官,以酬勤勞。隋初分上柱國柱國特進左右光祿金紫光祿、銀青光祿、朝議、朝散諸大夫,以授文武官員從一品至正四品之有德聲者。高祖開皇六年(586)再設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諸郎,以授正六品上至從九品上之官員。煬帝大業三年(607)皆罷。改置光祿、左右光祿、金紫銀青光祿、正議、通議、朝請、朝散諸大夫,共九級,以授從一品至從五品官員。唐改置為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左右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太中大夫、通直散騎常侍中大夫、員外散騎常侍、中散大夫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及朝議、承議、通議、通直、朝請、宣德、朝散、宣義、給事、征事、承奉、承務、儒林、登仕、文林、將仕諸郎,自從一品至九品,共二十九階。太宗貞觀十一年(637),改通議郎奉議郎,並對品階進行調整,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光祿大夫皆給俸,預朝會,其餘均無俸,不預朝會。宋沿置為二十九階,名稱略有變化:開府儀同三,特進,光祿、金紫光祿、銀青光祿、正奉、中奉、太中、中、中散、朝奉、朝請、朝散諸大夫,朝奉、承直、奉直、通直、朝請、宣德、朝散、宣奉、給事、承事、承奉、承務、儒林、登仕、文林、將仕諸郎。神宗元豐改制罷。金、元復置,增為四十二階: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特進,崇進,金紫光祿、銀青榮祿、光祿、榮祿、資德、資政、資善、正奉、通奉、中奉、正議、通議、嘉議、大中、中、少中(後改亞中)、中議、中憲、中順、朝請、朝散、奉德(後改朝列)、奉政、奉議、奉直、奉訓諸大夫,承德、承直、承務、儒林、文林、承事、紀事、從仕(後改從事)、登仕、將仕、登仕佐、將仕佐諸郎。金授從一品上至從九品下,元授正一品至從八品。元制,一品至五品為宣授,以制任命,六品以下為敕授,由中書牒,並定服制,一至五品為紫,六至七品服緋,八品以下服綠。明沿元制,定為四十二階:特進榮祿、特進光祿、榮祿、光祿、資善、資政、資德、中奉、通奉、正奉、嘉議、通議、正議、亞中、中、大中、中順、中憲、中議、朝列、朝議、朝請、奉議、奉政、奉訓、奉直諸大夫,承直、承德、承務、儒林、宣德、承事、文林、宣議、從仕、征仕、迪功、修職、迪功佐、修職佐、將仕、登仕、將仕佐、登仕佐諸郎,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分為初授、升授,正二品至從四品並有加授,即每品文官可有相應二至三階散階。清初沿明制,僅用於封贈。

詞語分解

  • 官的字典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歷史知識推薦:泰安府

清雍正十三年升泰安直隸州為府,治泰安縣今泰安市。轄境相當今山東泰安地區寧陽縣除外和聊城地區的東阿縣地。年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文散官歷史

相關歷史

文散官_文散官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