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

漕運怎么寫好看

漕運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本意指水路運輸。水運曰漕,陸運曰轉。其後專指歷代政府將所征糧食及其他物資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主要是水運,間或有部分陸運。由水路或陸路轉運糧餉稱為“轉漕”。秦始皇為攻匈奴南越,曾從水路運糧,是為漕運之始。楚漢相爭,何將關中糧食轉漕前線以供軍食。漢高祖邦定都長安後,漕運關東穀物以供京師,漕糧經黃河、渭水運至長安或洛陽。武帝時,為縮短漕運路程,令開漕渠。唐代漕運江淮田賦,主要靠隋代所鑿運河。宋代東南和西北地區的糧食分由汴、、惠民、廣濟四河輸入汴京(今河南開封),其中汴河運糧最多。元建都於大都(今北京),漕糧主要靠海運。明永樂十三年(1415)罷海運後,東南漕糧主要經大運河運往通州(今屬北京)、北京,兼有陸運。分支運、兌運、長運三種方式。清初沿明制。順治九年(1652)改軍民交兌為官收官兌,各有漕省分之州縣,將漕糧運輸水次(小港口)交船幫河運,遂為定製。道光初,因運河淤墊,船行困難,江蘇巡撫陶澍、布政使賀長齡等於道光六年(1826)試辦海運成功。而次年以運河水量增加,朝命仍行河運。二十六年,改用河海並運的折衷辦法。二十八年,蘇州、松江、太倉等二府一州漕糧改雇商船,在上海交兌,海運天津太平軍占鎮江後,運河切斷。鹹豐五年(1855),河決銅瓦廂,運道益梗,海運日益增多。同治末年招商局成立後,用海輪運糧。此後,商運日盛,北方已不缺糧。光緒二十六年(1900),命“河運海運,一律改徵折色”。然仍年運一百萬石,至清亡始止。宋以前之漕運,一般由民運。元始由軍運。明、清以軍運為主,間由民運。漕運對鞏固和加強統治實力有重要作用。且因漕運兼搭商貨,故對調劑各地糧、鹽供應和進行物資交流也有一定作用。參見“支運”、“兌運”、“長運”。

詞語分解

  • 漕運的解釋 舊指由水路往京城運糧或運送軍糧詳細解釋舊指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軍需。 漢 桓寬 《鹽鐵論·刺復》:“ 涇 淮 造渠,以通漕運。” 晉 王羲之 《與尚書僕射謝安書》:“今事之大者未布,漕運
  • 漕的字典解釋 漕 á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漕糧。漕河。漕渠。漕船。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運的字典解釋 運 (運) ù 循序移動:運行。運動。運轉(刵 )。 搬送:運輸。運載。運營(交通工具的運行和營業)。運力。運銷。空運。海運。 使用:運用。運算。運筆。運籌(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說

歷史知識推薦:教官試

宋代選拔州學教授的方式。熙寧八年,始用考試方法選拔州學教授。元豐七年,規定試入上等為博士,中、下等為學正、學錄。元符元年,規定每年一試。紹興十二年起,凡進士出身合試教官者依次考經義、詩賦兩場,中選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漕運歷史

相關歷史

漕運_漕運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