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

內閣怎么寫好看

內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1)三國秘書署別稱。(2)明清時綜理國家政務最高行政機構。明初為加強君主集權統治,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廢丞相制度。十五年,仿宋制設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殿閣大學士,官五品,為皇帝侍從顧問,不預政務。成祖即位後,秋七月(一說九月)特簡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文淵閣當直,參預機重務。因文淵閣位在午門之內以東,文華殿之南,地處內廷,閣臣又常侍皇帝於殿閣之下,故稱內閣。其時,專理詔冊和制誥,不置官署,不得專制有司,諸章奏也不通過內閣。入閣諸臣謂之入閣辦事,後漸升至學士或大學士。洪熙時,大學士加官至師、保及尚書侍郎,其後多以尚書、侍郎授殿閣大學士。宣德和正統時,先後設東制敕房和西誥敕房,由中書官掌書辦文書,為內閣屬吏,閣制始備。代言擬旨之責,逐漸成為協助皇帝決策的中央機構。明中葉後,大學士主持閣務者稱首輔,余稱次輔、群輔,朝位班次皆列六卿之上。職掌為起草詔令、票擬批答。嘉靖至萬曆初,首輔以相體自尊,獨專票擬。是時閣權至重,六部如屬吏,不過奉行而已。從正統以來,皇帝往往不親政事,閣票入內,例由司禮監承旨批覆,內閣之權,多為宦官所制。隆慶、萬曆間,閣臣相構,時與司禮太監相結,以為助力。天啟時,魏忠賢擅政,以內閣為羽翼,內外大權一歸宦寺。崇禎時,令改閣臣會推為枚卜,以防臣下結黨。十七年中五十人入閣,君臣猜忌,補國無方,亡局已定。清於順治十五年(1658)七月仿明舊制,將設之內三院改為內閣,定為正五品衙門,分立翰林院。十八年六月,罷內閣,復內三院。康熙九年(1670)八月,仍改內三院為內閣,設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並加殿閣銜,初為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後將中和殿大學士改為體仁閣大學士,始成三殿三閣定製。清廷為執政之府,大學士位列百僚之首,贊襄庶政,奉宣綸音,辦理疏章,厘治憲典。協辦大學士佐之,並掌修實錄、史志,充總裁官,經筵講官,會試充主考官,殿試充讀卷官等。內閣之下設典籍廳、滿本房、漢本房、蒙古本房、滿票簽處、漢票簽處、誥敕房、稽察房、收發紅本處、飯銀處、副本庫、批本處等。其屬官設學士、侍讀學士侍讀、典籍、中書等。職官總數達二百八十八人,以其職分隸於各處、房。清代例開或特開之修書各館,如實錄館、三禮館、三通館等,亦由內閣兼管。名義上為國家最高官署,但實際上不再具備明內閣的中樞地位。清初有議政王大臣會議,裁決軍國機要。康熙時又以南書房草擬詔旨,內閣漸成處理例行政務及發布文告機構。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的職權更輕。宣統三年(1911)四月,改設責任內閣。

詞語分解

  • 內閣的解釋 掌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關 明清兩代的中央政務機構 古時指貴族婦女居住的內室詳細解釋.貴族婦女的居室;內堂。《北史·邢邵傳》:“與婦甚疏,未嘗內宿。自雲嘗晝入內閣,為狗所吠。” 唐 劉長卿 《觀
  • 內的字典解釋 內 è 裡面,與“外”相對:內部。內外。內定。內地。內閣。內行(俷 )。內涵。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內人。內親。內弟。 親近:內君子而外小人。 外 內 à 古同“納”,收入;接受。 外 筆畫數:
  • 閣的字典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

歷史知識推薦:葉名琛

— 清湖北漢陽今武漢人,字昆臣。道光進士。歷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道光二十八年擢廣東巡撫。次年依靠社學,反對英人進入廣州城。鹹豐二年鎮壓羅定等地反清起義,捕殺凌十八,受清廷嘉獎,升兩廣總督兼通商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內閣歷史

相關歷史

內閣_內閣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