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經筵

經筵

儒臣向皇帝講授經史之制度。漢成帝時,曾召鄭寬中、張禹朝夕至金華殿,講說《尚書》、《論語》。北魏孝武帝復延公卿學官於顯陽殿,命儒臣講《孝經》、《禮記》、《大戴禮》。至宋朝始成定製。宋太宗曾以著作佐郎呂文仲為侍讀。真宗時置翰林侍讀、侍講學士。仁宗時又設崇政殿說書。皆掌進讀史書,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自二月至端午日、八月至長至日,逢單日入侍邇英閣,輪流講讀。英宗命司馬光編集歷代君臣事跡,神宗賜名《資治通鑑》,每開經筵,常令進讀。元豐 (1078—1085) 改制,廢翰林侍讀、侍講學士,但以侍從以上兼侍讀、侍講。南宋時,侍讀、侍講多以台諫官兼任。元文宗天曆二年 (1329),置奎章閣學士院,設大學士、承制學士、供奉學士等官。掌進讀經史,考歷代帝王之治。順帝時廢。明初令文學侍從之士進講經史,無定日,定所。英宗正統元年(1436)定製,每月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開經筵於文華殿,寒暑暫免。其儀式極為隆重,勛臣一人知經筵,內閣大學士成知、或同知,六部尚書、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侍班,由翰林院、春坊之官及國子監祭酒進講。中葉以後,皇帝常藉故不到,遂形同虛設。清朝設經筵講官,滿、漢各八人; 講官,滿、漢各二人。掌進讀講章,敷陳訓典。


天子研讀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漢宣帝詔諸儒講五經於石渠閣;唐玄宗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院,選耆儒日一人侍讀,並置集賢院侍讀學士、侍讀直學士;宋朝始稱經筵,每年二月到端午日,八月至冬至日,逢單日由講官輪流入侍講讀。元明清三代沿承此制,但講期不一。參看“經筵講官”條。

經筵字典分解

經筵的解釋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

經的解釋 經 (經) jīng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a.整理過的蠶絲;b.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

筵的解釋 筵 yán 竹蓆:筵席。 酒席:喜筵。壽筵。 筆畫數:12; 部首:竹; 筆順編號:314314321554

不妨一看:經學歷(歴)史【歷史知識】

書名。清皮錫瑞撰。以經學流派為中心概述上起兩漢下迄清代二千餘年之經學通史,對經今古文學,魯學、齊學、鄭學、王學、南學、北學、宋學、漢學的發生演變與利弊得失均有評論。崇尚今文學,宣傳“孔教救國”、“六經致用”等思想,並認為“天人本不相遠,至誠可以前知”,為漢儒“天人感應”說辯解。反對宋人刪經改經的風尚。不排斥古文學,肯定清代漢學家在輯佚、刊誤訂偽、文字訓詁等方面的業績。有周予同注本。

經筵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