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大將軍

大將軍

歷史字典解釋:

①官名。(1)高級軍事統帥。戰國、秦、漢皆置,非常設,遇有戰事,臨時委任統兵,事畢即罷。東漢初多冠以驃騎、建威等名號。西魏北周置為府兵專職統帥,凡十二人,各一軍,分隸六柱國大將軍,下統開府、儀同諸將軍。隋唐沿行府兵制,置為諸長官官號,隋有十二衛,唐有十六衛,各設大將軍,分統府兵,各置府僚,正三品,各冠以衛府之名。唐貞元二年(786),諸衛增設上將軍為長官,遂降為次官。唐代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諸禁衛軍亦置,員額、品秩並同十六衛,然無實權,須加知軍事銜方得掌兵。遼代諸部族、州、國亦置,各統所部軍隊之政令,下轄上將軍、將軍、小將軍等官。明清有大將軍及征虜、撫遠等名號大將軍,皆為臨時委派領軍的高級統帥,還師即繳還印信,所領軍隊各歸建制。(2)高級軍政官員。西漢武帝以後,大將軍常冠大司馬之號,秩萬石,領尚書事,執掌朝政,成為中朝官最高領袖,優寵、權力常在外朝丞相之上。非將帥之文臣亦得居其職,多由皇帝寵信的貴戚擔任。新莽地皇元年(20)曾作為官號授諸州牧。東漢復置一員,秩萬石,不冠大司馬,成為獨立官職,多授予貴戚,常兼錄尚書事,且開府置僚屬,與太傅、太尉等共同主持政務。後成為外朝職官,權任稍減。多以之屯駐長安以備,官居一品;蜀為最高軍事長官;吳位上大將軍下。西晉八公之一,位居三師、大馬下,三公上,開府置僚屬。仍為朝中大臣,或加授重要地方長官。東晉十六國頗重其任,常專擅軍政事務。南朝不常授,或以為贈官。(3)名譽職銜。魏、晉、南北朝有諸名號大將軍,作為加授給大臣、重要州郡長官的戎號。凡加戎號者,可開軍府。北周置勛官十一等,以酬軍功,後亦兼施朝臣,大將軍居第四等,正九命。此外又有柱國大將軍(第二等)、上大將軍(第三等)、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第五等)等等。隋初因之,煬帝廢。唐、宋以驃騎、輔國、鎮軍、冠軍、懷化、歸德等加之大將軍,為從一品至從三品武散官。唐代府兵制消亡後,十六衛將軍成為優崇武官的虛銜。遼代襲唐制。宋因之,置為環衛官,正四品,無定員、無職掌,以宗室、閒散武官為之,亦作為武官贈典。金元以昭武、昭毅、昭勇、安遠、定遠、懷遠等名號大將軍為武散官,金自正四品至從四品,元自正三品至從三品。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置為階官,正一品,以正都統有積勞者充之。(4)軍階名。清末新陸軍最高官階之一。光緒三十年(1904)訂新陸軍官員等級,分三等九級。宣統元年(1909),比照文官品級修訂,於上等第一級正都統上增大將軍、將軍一級。階正一品。正都統積有勳勞者賜封。②兵器名。明代鑄佛郎機炮,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腹大頸長,利水戰,號“大將軍”。

詞語分解

  • 大將軍的解釋 武官名。始於戰國,漢代以後歷代沿置,為將軍的最高或較高的稱號大將軍仁慈不肯發令。;;《廣州軍務記》詳細解釋.古代武官名。始於 戰國 , 漢 代沿置,為將軍最高稱號,多由貴戚擔任,統兵征戰並掌握政權,
  • 大將的解釋 ∶軍銜。將官的最高一級 ∶比喻某一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高級將領的泛稱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詳細解釋.古代軍隊中的中軍主將。亦指主帥。《墨子·迎敵祠》:“五步有五長,十
  • 軍的字典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歷史知識推薦:女繡錦營

即繡花女館。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後由善女紅者組成,從事刺繡、製造冠服等事。設女繡錦指揮、將軍、總制、監軍,每一女繡錦監軍統繡工五十人。

大將軍_大將軍介紹_歷史知識
大將軍_大將軍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大將軍_大將軍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