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尚書事
初為職銜名,始於東漢。當時政令、政務總於尚書台,太傅、太尉、大將軍等加此名義始得總知國事,綜理政務,成為真宰相。魏晉南北朝多以公卿權重者居之,總領尚書省政務,凡重號將軍、刺史,皆得命曹授用,位在三公上。或以二人以上並錄,參錄,又有錄尚書六條、關尚書七條事等名義。南朝宋孝武帝孝建(454—456)中,不欲威權外假,遂省。其後置省無常。南齊始單拜,成為正式官號,為尚書省長官。梁、陳以其威權過重,常缺不授。北魏、北齊亦定為官號,為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僕射為其副貳,職權甚重,隋朝廢。遼初曾擬授重臣。
官名,東漢置。掌尚書奏事等,職無不總。後漢章帝以太傅趙憙,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尚書有錄名,蓋自憙、融始。和帝時太尉鄧彪為太傅,錄尚書事,位上公,在三公上,漢制遂以為常,每少帝立,則置太傅錄尚書事,猶古冢宰總已之義,薨輒罷之。魏晉以後,亦公卿權重者為之(見《晉書·職官志》)。《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其以(趙)憙為太傅、(牟)融為太尉,並錄尚書事。”《後漢書·孝和帝紀》:“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已以聽。”錄: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