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尚書郎

尚書郎

官名。西漢武帝時常以郎官供尚書署差遣,掌收發文書章奏庶務,後漸成定製,成為中朝常設官職,員四人,一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主羌夷吏民,一主戶口墾田功作,一主錢帛貢獻委輸,分隸諸曹尚書。東漢置三十六員(或說置三十四員、三十五員),分隸尚書台六曹尚書,分曹治事。百官章奏由八座收納後,由尚書郎啟封,面奏皇帝,事之輕重,可自酌情決定,並解答皇帝的質疑。皇帝成命經八座傳達後,由尚書郎代擬詔令下達。其官缺,從三署郎中選年不滿五十之孝廉,詣尚書台考試,每缺一郎試五人。初上尚書台任職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一說初上台稱守尚書郎,滿歲稱尚書郎中),三年稱侍郎,統稱尚書郎。秩四百石,秩輕而職顯權重,升遷頗速。其出任外官,初補縣長,章帝後得補千石縣令,甚至有賜遷二千石刺史者。魏、晉出居外朝,為尚書省諸郎曹長官,隸列曹尚書,分曹執行政務,奏對擬詔之職則移歸中書。其職清美,凡政事須議者先由其立意,文書庶務則由令史、書令史等屬吏處理。亦稱尚書郎中,資深勤能者可轉侍郎,或冠以朝名,皆可統稱尚書郎。三國魏置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別兵、考功、定課、都官、騎兵二十五郎。西晉罷農部、定課,增直事、屯田、左士、右士、運曹,分民曹、中兵、外兵為左、右,分主客為左、右、南、北,凡三十五曹,設二十三郎分領之,或一曹數郎,或數曹一郎。東晉幾經省並,最後唯置殿中、祠部、儀曹、吏部、比部、左民、駕部、度支、金部、倉部、庫部、中兵、外兵、三公、都官十五郎。南朝宋、齊定置二十郎: 吏部、刪定、三公、比部隸吏部尚書; 祠部、儀曹隸祠部尚書或尚書右僕射; 度支、金部、倉部、起部隸度支尚書;左民、駕部隸左民尚書; 都官、水部、庫部、功論隸都官尚書; 中兵、外兵隸五兵尚書。梁增三郎: 虞曹、屯田隸左民,騎兵隸五兵。陳省二郎,或說為騎兵、虞曹。自晉以後,多不直接向皇帝奏對,其章奏由中書、門下轉呈代奏,至梁始可不經轉呈,徑上皇帝。魏、晉、宋六品,梁吏部郎十一班,諸曹侍郎六班、郎中五班,陳皆四品、六百石。北朝可直接向皇帝奏報本職政務。北魏前期尚書省諸曹皆置尚書為長官,下設郎及令、長、給事中等員。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後,復以尚書郎為諸郎曹長官,分隸六曹尚書。太和十七年定郎中五品上,郎從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稱郎中,六品,仍可通稱為郎。西魏置尚書十二部: 吏部、民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計部、膳部、駕部、蕃部、賓部、虞部,各設郎中為長官,或說亦置尚書。北齊置郎曹二十八,郎中三十員: 吏部(二員)、考功、主爵郎中隸吏部尚書;殿中、儀曹、三公(二員)、駕部郎中隸殿中尚書; 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郎中隸祠部尚書; 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兵郎中隸五兵尚書; 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郎中隸都官尚書; 度支、倉部、左右戶、金部、庫部郎中隸度支尚書,六品。隋初改稱侍郎,煬帝復稱郎,為二十四司長官: 選部、主爵、司勛、考功隸吏部尚書; 人部、度支、金部、倉部隸民部尚書; 儀曹、祠部、主客、膳部隸禮部尚書;兵曹、職方、駕部、庫部隸兵部尚書; 憲部、都官、比部、司門隸刑部尚書; 起部、屯田、虞部、水部隸工部尚書。然多冠以司名,不常有單稱尚書郎者。從五品。唐朝定稱郎中,冠以司名。歷代因之。


官名。東漢尚書分曹辦事,擔任曹務的稱尚書郎。初上台稱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見《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徐防傳》:“防少習祖父學,永平中,舉孝廉,除為郎。防體貌矜嚴,占對可觀,顯宗異之,特補尚書郎。”其後,魏晉南北朝、隋皆沿置,職事不盡相同。

尚書郎字典分解

尚書郎的解釋 官名。 東漢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台,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入台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魏 晉 以後尚書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

尚書的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rdq

郎國語字典 郎 láng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

不妨一看:尚方院【歷史官職】

官署名。清初內府機構之一。順治十二年(1655) 改尚方司置。掌理審擬上三旗之刑獄案件。初設總理一人為主官,下設左、右協理各一人佐之。後俱省,改設郎中三人,員外郎六人,催總一人,分辦所屬事務。康熙十六年 (1677) 改稱慎刑司。

尚書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