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怎么寫好看

司隸校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漢武帝征和四年(前89)始置,秩二千石。初掌管理使役在中央諸官府服役的徒隸,一千二百人,持節,亦捕治罪犯。後罷其兵,職掌糾察京都百官及京師附近的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三河(河東河內河南)、弘農七的犯法者,職權漸重。屬官從事、史,假佐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去節。成帝元延四年(前9)省,哀帝即位後復置,改名隸,隸大司空,位比司直東漢仍名司隸校尉,秩比二千石,而威權尤重。凡宮廷內外,皇親貴戚,京都百官,無所不糾,兼領兵,有檢勑、捕殺罪犯之權,並為司隸州行政長官,轄前述七郡。治所在河南洛陽。光武帝特詔朝會時與御史中丞尚書令並專席而坐,時號“三獨坐”。東漢末權臣往往自兼此職以控制京師。所設機構較西漢複雜,屬官有都官、功曹別駕、簿曹、兵曹、部郡國等從事史十二員,假佐二十五員。三國沿置,先治弘農,後治河南,轄司州所屬河南、河東、河內、弘農、平陽五郡,三品。屬官有從事史、假佐一百員,增設諸曹、武猛、督軍從事等。亦置,掌督察京師,但不典益州事,常以重臣兼領。西晉沿魏制,三品。東晉罷,其職歸揚州刺史十六國多置。北魏初曾置,旋罷,其職歸司州牧、司州刺史


官名,簡稱司隸,兩漢皆置,秩比二千石,掌察舉京師及京師近郡犯法者,並領京師所在之州。有從事史十二人,分掌諸事。詳“司隸”條。《後漢書·朱樂何列傳·樂恢傳》:“恢劾奏調、阜,並及司隸校尉。”其後,魏和西晉沿置,東晉罷。見《後漢書·百官四·司隸校尉》、《晉書·職官志》,參看“司隸”條。

詞語分解

  • 司隸的解釋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 漢武帝 置司隸校尉,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後罷其兵,改察 三輔 、 三河 、 弘農 七郡。 哀帝 時稱司隸, 東漢 復舊稱,仍察七郡。 魏 晉 以後沿用, 唐
  •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為左右校尉。” 漢 代始建為常職,其地位

歷史官職推薦:縣令佐兼管勾漕河事

官名。金置,見“府州長貳兼提控漕河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司隸校尉歷史

相關歷史

司隸校尉_司隸校尉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