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山
龍首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山西應縣東北三十里。《清一統志·大同府》:龍首山“在應州東北三十里。一名邊耀山。高峰相接, 長二十餘里, 上有神農廟”。
②在今遼寧鐵嶺市東。明《全遼志》卷1鐵嶺衛:龍首山“在城東二里, 上有龍王堂”。
③一名大疙瘩山。在今吉林東遼縣東。《清史稿·地理志》 西安縣:官商路“東由龍首山至東岡赴東平(今東豐縣)”。
④即今安徽旌德縣西北四十里龍山。《方輿紀要》卷28旌德縣“石壁山”條下:“又北為龍首山, 山西北有龍潭,徽水經其下,與涇縣接境。”
⑤在今福建霞浦縣北。《方輿紀要》卷96福寧州:龍首山“分為五枝, 又名五葉蓮花山。山巔平夷,唐末黃巢犯閩,嘗屯兵於此,號黃巢坪。坪西有井,廣丈許,其水清泚,名曰聖水”。
⑥在今廣東潮陽市北。《元和志》卷34潮陽縣:“獲子山一名龍首山, 在縣(舊治)東南五十里。”《清一統志·潮州府》 引《潮陽縣誌》:“龍首山在縣北三里。俗名猴子山,一曰獲子山, 臨高岡之上。”《方輿紀要》卷103謂在縣西,與臨崑山相接。
⑦一名龍首原。在今陝西西安市舊城北。《水經·渭水注》:“山長六十餘里,頭臨渭水,尾達樊川,頭高二十丈,尾漸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堅。”宋敏求《長安志》卷12長安縣引《括地誌》:“山首在長安故城中, 自漢築長安城及營宮殿,鹹以湮平,其餘即今宮城之太倉以東是也。”今北郊有龍首村,仍沿用其名。
⑧在今甘肅山丹縣西北。《清一統志·甘州府》:龍首山“在山丹縣西北二十五裡邊外。明萬曆中,夷人青把都自昌寧湖移駐於此,巡撫田樂擊走之。一名龍頭山,俗呼為甘峻山。山腰有三洞,各深五尺。山陰有泉,旱可禱雨”。
(1)在遼寧省鐵嶺市區東部。左窺城區,右枕柴河,山清水秀,是有名的風景區。蜿蜒綿延10餘里,勢如長龍,至柴河曲折處,嶙峋突起,如龍昂首,故名。山中崗巒起伏,樹木繁茂,自古即多野薔薇。每年5月,山谷爛漫若紅錦,香氣撲鼻。山上建有明代慈清寺和古塔。古塔之北有陶然亭,南有滴翠亭,東有洗心亭。南山頂上又有稻香亭,都是民國時所建,現已修葺一新。登臨其上,可環視古城新貌。(2)又稱龍首原。在陝西省西安市舊城北。起於渭水南岸漢長安故城,止於樊川,長六十餘里。首高二十丈,尾高五、六丈。漢築長安城於北坡,未央宮等依山而築;唐築長安城於南坡,大明、含元等宮殿都建於山原較高處。(3)在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邊境。與合黎山等合稱走廊北山。為河西走廊與內蒙古高原的界山。西北—東南走向。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上。主峰東大山在山丹縣北,海拔 3616 米。山體由古老變質岩和花崗岩構成。斷塊山。南側為斷崖,較為陡峭;北坡平緩。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西段 2500 米以上陰坡有小片針葉林。東端有金川銅鎳礦。特產髮菜。
詞語分解
- 龍首的解釋 .龍的頭。《儀禮·鄉射禮》:“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虵交。” 鄭玄 註:“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畫龍首,觀者不知其何獸也,具其形則不疑矣。”《後漢書·禮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鐵砧嶼
在今台灣省澎湖縣北,白沙島之北、姑婆嶼東。清蔣毓英 《台灣府志》 卷: 鐵砧嶼 “山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無痕,若鐵之砧然,故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龍首山歷史
猜你喜歡
祖山鎮的歷史解釋
在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小里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河北容城縣西南小左右神策軍的歷史解釋
唐禁軍名。神策之得名甿隸之人的歷史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陳涉,石門市的歷史解釋
年河北省政府析獲鹿縣容州的歷史解釋
西魏置,治所容山郡今癸辛雜識的歷史解釋
書名。宋周密撰。六卷唐溝鎮的歷史解釋
亦作塘溝。即今安徽當江翻海倒的歷史解釋
同江翻海沸。京劇烏龍塗林的歷史解釋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晉陸新安店鎮的歷史解釋
在河南省確山縣南部。公仲的歷史解釋
名侈。韓相國。歷仕韓承敕監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明洪武九年始苗族的歷史解釋
自稱果雄模或蒙。中國慕容盛的歷史解釋
或十六國時後燕國君。浮筆浪墨的歷史解釋
謂多餘累贅的文字。清耆舊續聞的歷史解釋
全名西塘集耆舊續聞。巴爾庫勒淖爾的歷史解釋
即漢代蒲類海。今新疆淶水之戰的歷史解釋
淶水義和團伏擊清軍的賀方的歷史解釋
生卒元晉寧路人,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