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州
應州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536)以隨州北界應濃山戍置,治所在永陽縣(今湖北廣水市)。北周轄境相當今湖北廣水、隨州等市地。隋大業初廢。唐武德四年(621)復置, 治應山縣(今廣水市)。八年(625)又廢。
②唐貞觀三年(629)以東謝首領謝元深地置,屬黔州都督府。治所在都尚縣(今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東南上江鎮)。後廢。
③唐末置,治所在金城縣(今山西應縣東八里)。乾符間移治今應縣。金轄境相當今山西應縣、山陰、渾源等縣地。元屬大同路。明屬大同府。1912年改應縣。
(1)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永陽縣(今湖北廣水市)。轄境約今湖北省廣水、隨州二市北部。隋大業初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治應山縣(今湖北廣水市),轄境相當今湖北省廣水市。七年再廢。(2)唐貞觀中置,治都尚縣(今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東北都江鎮)。後廢。(3)五代梁置,治金城縣(今山西應縣)。遼轄境相當今山西省應縣、渾源縣及山陰縣東部地。明初省金城縣入州。1912年改置為應縣。
詞語分解
- 應的字典解釋 應 (應) ī 該,當,又引申料想理該如此:應當。應該。應分(坣 )。應有盡有。 回答:答應。喊他不應。應承。 隨,即:“桓督諸將周旋赴討,應皆平定”。 姓。 當該 應 (應) ì 回答或隨聲相和:
- 州的字典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 部首:川;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酒泉縣
①隋開皇十七年 改永平縣置,屬甘州。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市西北四十里。大業二年 移治今張掖市,改名張掖縣。②隋義寧初改福祿縣置,為肅州治。治所即今甘肅酒泉市。《元和志》 卷肅州: “以城下有泉,其味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應州歷史
猜你喜歡
鮮卑仲吉的歷史解釋
中山今屬河北人。年蒙寧武關的歷史解釋
明景泰元年置關築城。全義縣的歷史解釋
唐大曆三年改臨源縣置祝塘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江蘇江陰市東南五佘翔的歷史解釋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黃土關的歷史解釋
又稱黃土隘黃土寨。即平氏鎮的歷史解釋
北宋開寶五年降平氏縣海曙區的歷史解釋
在浙江省寧波市區西南崇侯虎的歷史解釋
商代人。有崇氏國君,耿炳文的歷史解釋
生卒明鳳陽府人。少從懷土之情的歷史解釋
偏正指懷念家鄉的感情保山地區的歷史解釋
舊地區名。年由保山專隆子鎮的歷史解釋
在西藏自治區隆子縣西殷不佞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季卿,不害弟。通進銀台司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宋代置。原隸泗城州的歷史解釋
北宋皇祐中置。治今凌太叔段的歷史解釋
春秋時鄭國人。鄭武公庸盦文續編的歷史解釋
書名。清薛福成撰。二為君難,為臣不易的歷史解釋
做君主是很難的,做臣故關鎮的歷史解釋
金置,屬襄陵縣。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