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承旨畫羊原文
三百群中見兩頭,依然禿筆掃驊騮。
朅來清遠吳興地,忽憶蒼茫敕勒秋。
南渡銅駝猶戀洛,西歸玉馬巳朝周。
牧羝落盡蘇卿節,五字河梁萬古愁。
詩詞問答
問:題趙承旨畫羊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題趙承旨畫羊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趙承旨畫羊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十
參考注釋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中見
指中見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他每眾人多是地方中見。” 清 李漁 《慎鸞交·贈妓》:“喜得有箇中見,老兄若不信,只問貴相知便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箇中見,寫一張切切實實的借券,交與你執著。”
兩頭
(1) 兩端
甘蔗沒有兩頭甜
(2) 兩方面
我招誰惹誰了,弄得個兩頭受氣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禿筆
筆尖脫毛而不合用的毛筆,比喻不高明的寫作能力
戲拈禿筆掃驊騮。——杜甫《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驊騮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駿之一。泛指駿馬。《荀子·性惡》:“驊騮騹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 楊倞 註:“皆 周穆王 八駿名。”《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唐 耿湋 《上將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門前老將識風雲。”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井蛙驊騮》:“井蛙不可以語海,其見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雖殊,其不適用一也。”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恨不得一步驊騮騁到 瀟湘 。” 柳亞子 《叔老病中惠題<羿樓客籍>第一冊次韻奉和》:“搖筆書生盛唱酬,天馬行空似驊騮。”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清遠
(1).清明,高遠。《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三國 魏 王弼 註:“進處高潔,不累於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峩峩清遠,儀可貴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會稽 賀生 體識清遠,言行以禮。”《南史·柳世隆傳》:“在朝不乾世務,垂簾鼓琴,風韻清遠,甚獲世譽。” 明 唐順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遠閒散,翛然絶不以聲利自污。”《再生緣》第四回:“精神清遠真非俗,風度溫柔果出羣。”
(2).清美,幽遠。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賞心無定極,仙步亦清遠。” 宋 蘇軾 《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黃州 山水清遠,土風厚善。”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鄭 許 田野間,二三月有一種花,蔓生,其香清遠。” 清 惲敬 《西園記》:“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嚴陵江 上,最為清遠。”
吳興
(1).指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 趙 為 吳興 人,故稱。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跋趙子昂書<過秦論>》:“ 吳興 此書學《黃庭內景經》,時年三十八歲。”
(2).郡名。 三國 吳寶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烏程縣 (今 浙江 吳興縣 南)。
(3).縣名。屬 浙江省 ,位於 苕溪 下游,濱臨 太湖 。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敕勒
又名鐵勒,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
敕勒川,陰山下。——北朝民歌《敕勒歌》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銅駝
亦作“ 銅駞 ”。1.銅鑄的駱駝。多置於宮門寢殿之前。 晉 陸翽 《鄴中記》:“二銅駞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三尺,脊如馬鞍,在 中陽門 外,夾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漢元帝 竟陵 元年, 長陵 銅駝生毛,毛端開花。” 元 薩都剌 《梅仙山行》:“ 鹹陽 秋色壓宮樹,金人夜泣銅駝悲。”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六句之一》詩:“銅駝堙沒宮門草,金狄摩挲海上塵。”
(2).即 銅駝街 。 南朝 陳 徐陵 《洛陽道》詩之一:“東門向 金馬 ,南陌接 銅駝 。” 金 元好問 《送張君美往南中》詩:“ 陽平 城邊握君手,不似 銅駞 洛陽 陌。” 清 顧炎武 《洛陽》詩:“ 金谷 荒煙合, 銅駞 蔓草縈。”參見“ 銅駝街 ”。
(3).借指京城,宮廷。 明 許潮 《龍山宴》:“ 洛陽 禾黍西風亂,銅駝王氣朝雲散。”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西歸
(1).向西歸還;歸向西方。《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與故游夜別》詩:“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唐 孟郊 《感懷》詩之五:“去去荒澤遠,落日當西歸。”
(2).用作人死亡的婉詞。如:跨鶴西歸;鸞馭西歸。
玉馬
(1).玉雕的馬。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猶 干將 不可以縫線,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陽侯 之波,玉馬不任騁千里之跡也。” 北齊 樊遜 《求才審官對》:“臣聞雕獸畫龍,徒有風雲之勢;金舟玉馬,終無水陸之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濟陽消夏錄二》:“﹝ 高榮祉 ﹞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
(2).美馬。 三國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馬充乘輿,芝蓋樹九華。” 南唐 成彥雄 《柳枝辭》之一:“輕籠小徑近誰家,玉馬追風翠影斜。” 宋 劉克莊 《菩薩蠻·戲林推》詞:“玉鞭鞭玉馬,戲走章臺下。”
(3).喻賢臣。《論語比考讖》:“ 殷 惑女 妲己 ,玉馬走。” 宋均 註:“女 妲己 有美色。玉馬,喻賢臣;奔,去也。”《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是以玉馬駿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龍逄 之怨。” 張銑 註:“玉馬,喻賢人也。以喻 東昏 無道,賢人歸於 高祖 矣。” 清 唐孫華 《讀<顧亭林集>二十四韻》:“玉馬新朝去,銅駝故國憐。”
(4).古代屋檐頭懸掛的玉片,能於風中撞擊發聲,用以驚鳥雀。又稱玉馬兒。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驚我的又不是樓頭過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馬,架上金雞。”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當玉馬兒向檐間鬧。” 元 劉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別》套曲:“畫簷間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馬,戍樓上點點滴滴索命銅壺。”
(5).樂器上馬子的美稱。《群音類選·醉花陰·佳遇》:“十指纖纖似藉芽,撥銀箏。那玉馬,不由我心兒里愛他。”
(6).玉質的籌碼。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蒲桃架下,戲擲金錢;芍藥欄邊,閒拋玉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馬來,沙涌金鰲動。水天涵上下,浦漵控西東。”
牧羝
蘇武 牧羊的典故。 漢 蘇武 出使 匈奴 ,單于脅迫他投降, 蘇武 不屈服。後來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歸。”羝根本不會產乳,以此來斷絕他回 漢 的希望。 蘇武 在 匈奴 堅持了十九年,“及歸,鬚髮皆白”。見《漢書·蘇武傳》。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詩之三:“沙邊莫待哀黃鵠,雪裡何須問牧羝。” 葉玉森 《玉樓春》詞:“傷心失馬塞翁吟,忍淚牧羝 蘇武 怨。”
蘇卿
指 蘇武 。 武 字 子卿 ,故稱。 唐 李商隱 《茂陵》詩:“誰料 蘇卿 老歸國, 茂陵 松柏雨蕭蕭。” 宋 文天祥 《題<蘇武忠節圖>》詩之一:“ 蘇卿 更有歸時國,老相兼無去後家。” 清 陳維崧 《大江乘·聞雁》詞:“不如北去,怕 蘇卿 雪窖將老。” 郁達夫 《春江感舊》詩之三:“一夢 揚州 憐 杜牧 ,廿年辛苦憶 蘇卿 。”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河梁
(1).橋樑。《列子·說符》:“ 孔子 自 衛 反 魯 ,息駕乎河梁而觀焉。”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南津有絶濟,北渚無河梁。”
(2).舊題 漢 李陵 《與蘇武》詩之三:“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後因以“河梁”借指送別之地。 南朝 齊 王融 《別蕭諮議》詩:“徘徊將所愛,惜別在河梁。” 宋 葉適 《送宋知錄》詩:“與子比鄰計未疎,河梁新駕月明初。” 清 唐孫華 《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送別臨河梁,暮涼怯綃縠。”
古愁
謂懷古幽思。 宋 蘇舜欽 《舟至崔橋》詩:“晚泊野橋下,暮色起古愁。” 寧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安排濁酒消長夜,欲掘青天寄古愁。” 聞一多 《紅燭·二月廬》詩:“啊?你的爆裂得這樣音響,迸出些什麼壓不平的古愁!” 戴望舒 《古神祠前》詩:“它輕輕地躍到飽和了古愁的鐘聲的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