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中盤作原文
靜寄到兩日,大略已粗觀。
平明出北門,就近游中盤。
中盤雖不遙,亦在青雲端。
跋馬歷石棧,蹄下聽鳴湍。
少林別岐路,砟硌還躋攀。
須叟入松門,紅牆出簇攢。
丹梯千百層,拾級凌紫煙。
馬或弗可進,徒步仍向前。
祇宮既雲蒞,屏息禮金仙。
手拈不根花,別我忽一年。
其左有精舍,盤阿我所顏。
下視千里遙,盡列咫尺間。
設非半晌勞,安寄萬慮閒。
雲閒固未能,輒復摛吟篇。
詩詞問答
問:游古中盤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游古中盤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八
參考注釋
靜寄
優閒地寄寓、依託。 晉 陶潛 《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宋 陸游 《漁隱堂獨坐至夕》詩:“三尺桐絲多靜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大略
遠大的謀略
雄才大略
平明
天亮的時候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北門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著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乾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綬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蘊內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皋謨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眾望。” 胡三省 註:“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將。”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嘆不被遇……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斗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駟 ,《尸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就近
在附近(不上遠處)
就近上學
中盤
(1).在中流盤旋。 晉 陸雲 《九愍·修身》:“情懷眷以疊結,舟淹流而中盤。”
(2).盤中。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
(3).圍棋術語。指布局完成,進入關係全局勝負的激戰階段。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跋馬
(1).勒馬使迴轉。《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 建成 、 元吉 至 臨湖殿 ,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胡三省 註:“跋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2).騎馬馳逐。 唐 嚴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詩:“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 宋 王安石 《金明池》詩:“跋馬未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宋 韓元吉 《六州歌頭·桃花》詞:“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
石棧
在山間鑿石架木作成的通道。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元 馬祖常 《海子橋》詩:“石棧通星漢,銀河落水渠。” 陳去病 《泰山絕頂登封處題壁》詩:“石棧千尋迥, 汶 流一綫長。”
下聽
聽取下面的意見。 唐 崔融 《吏部兵部選人議》:“ 陶唐氏 之清問衢室,斯所以下聽於人也。” 唐 馬戴 《新春聞赦》詩:“ 堯 聰能下聽, 湯 網本來疏。”
鳴湍
形容急流。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雲關,斂輕霧,藏鳴湍。”
少林
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陸游 《東窗偶書》詩:“屏風疊邃思 廬阜 ,冠子峯高憶 少林 。”《西遊記》第二六回:“ 少林 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詳“ 少林寺 ”。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砟硌
岩石錯落不齊的樣子。
躋攀
亦作“ 躋扳 ”。猶攀登。 唐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藩吊方漕西歸》詞:“儘緣雲鳥道,躋攀絶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長白山》:“雲霧開散, 長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獨癸巳諸君,躋扳尺寸,竭蹶終身。”
松門
(1).謂以松為門;前植松樹的屋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覺寺》詩:“蘿幌棲禪影,松門聽梵音。” 宋 陸游 《書懷絕句》之一:“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 清 黃鷟來 《秋日雨晴》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
(2).指 松門山 。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清一統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門山 在 新建縣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記》:‘其山多松,北臨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鏡,光明照人。’”
(3).指 松門峽 。 唐 杜甫 《返照》詩:“荻岸如秋水, 松門 似畫圖。” 仇兆鰲 註:“《十道志》:‘ 松門峽 ,在 夔州 。’”
紅牆
紅色的牆。 唐 李商隱 《代應》詩:“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 盧 家白玉堂。” 宋 晁補之 《謁岱祠即事》詩:“碧瓦峙雙闕,紅牆繚長闉。” 明 陳子龍 《靈濟宮》詩:“絳樹 蓬萊 近,紅牆銀漢中。” 清 吳偉業 《琴河感舊》詩之二:“ 五陵 年少催歸去,隔斷紅牆十二樓。”
丹梯
(1).紅色的台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黃節 註:“丹梯,丹墀也。” 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雲霄的山峰。《文選·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註:“丹梯,謂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註:“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嶽遍丹梯。”
百層
(1).亦作“ 百增 ”。重重迭迭。極言其高。《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明崛其特起,井幹疊而百增。” 李善 注引《廣雅》:“增,重也。” 唐 許渾 《題峽山寺》詩之二:“水曲巖千疊,雲重樹百層。” 宋 蘇轍 《觀楊惠之塑寶山朱瑤畫文殊普賢為賦》詩之二:“虛室無尋丈,青山有百層。”
(2).古台名。《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臨 廣望 ,坐 百層 ,料武藝,品驍騰。” 劉良 註:“ 廣望 、 百層 皆臺名。”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紫煙
見“ 紫煙 ”。
亦作“ 紫煙 ”。1.紫色瑞雲。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三:“ 赤松 臨上游,駕鴻乘紫煙。”《梁書·皇后傳·高祖丁貴嬪》:“貴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異,紫煙滿室,故以‘光’為名。” 宋 范仲淹 《上漢謠》:“冉冉去紅塵,飄飄凌紫煙。”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樾巢近體》:“書成招手呼青鳥,歌罷翻身上紫煙。”
(2).山谷中的紫色煙霧。 南朝 梁武帝 《游鍾山大愛敬寺》詩:“長途弘翠微,香樓間紫煙。”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之二:“日照 香爐 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宋 劉弇 《宿長山寺》詩:“破暝紫煙生,寫谷清樾好。”
徒步
(1) 用腳行走
徒步則汗出。——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徒步入華山。—— 明· 顧炎武《復庵記》
徒步行軍
(2) 平民的代稱。古時平民外出無車,故稱
集中營內,多為徒步
(3) 步兵
向前
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屏息
(1).猶屏氣。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懼。《列子·黃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上變者徧天下,人人屏息,無敢議。” 茅盾 《鍛鍊》十五:“全場屏息望著她,每個人的臉色都異常嚴肅,眼光都很沉著。”
(2).指寂靜無聲。《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兵過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猶斂跡;消失。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官閒事簡,民人懷感,盜賊屏息。” 宋 陳亮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進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應麟 《詩藪·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內名士鹹有頌章。” 烏蘭汗 《心》:“周圍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擾亂了這片意味深長的友情的氛圍。”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類,其捧獻人口鼻用物作長袋繫於頸後,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廟以黃羅,它祀以紅紵絹為之。”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王琦 註:“金仙,謂佛。”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惱,徘徊夜未眠,月中乘興去,還擬問金仙。” 清 姚鼐 《嶽麓寺》詩:“試將萬古懷,移問金仙術。”
不根
沒有根據;荒謬。《漢書·嚴助傳》:“ 朔 、 皋 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 顏師古 註:“議論委隨,不能持正,如樹木之無根柢也。”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或曰殺童男女瘞其下為厭勝,是為童丁,説皆不根誕謾。” 清 曹寅 《桐陰》詩:“此意須誰説, 王 何 理不根。”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卷第十一章第二節:“關於他( 張華 ),頗有些不根的神話,象 豐城 劍氣之類的傳說。”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盤阿
《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考槃在阿,碩人之薖。” 朱熹 集傳:“考,成也;槃,盤桓之意。言成其隱處之室也。”後因以“盤阿”稱避世隱居之處。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贈三代制》之二:“具官 董某 曾祖母 李氏 盤 * 隱,饁畝如賓。”
我所
佛教語。謂與“我”相對之外物。《智度論》卷三一:“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先著五素為我,然後著外物為我所。” 南朝 宋 謝靈運 《浮雲》詩:“諸法既無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無我論》:“自八識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屬於內界者,假説為我;自眷屬衣食金錢田園以至一切可以攝取受用之物屬於外界者,説為我所,而我與我所又非一成不變也。”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半晌
(1) 〈方〉
(2) 半天
(3) 好大一會兒,好久
我走了半晌才走到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