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參政彥實之山東原文
簪筆螭頭數載餘,承宣方岳拜恩殊。
臨城已建平戎策,報國曾陳固本書。
南浦春風初拂旆,東方甘雨定隨車。
蹇予同受公庭薦,願協丹心拱帝居。
詩詞問答
問:送程參政彥實之山東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送程參政彥實之山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程參政彥實之山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賢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簪筆
(1).謂插筆於冠或笏,以備書寫。古代帝王近臣、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漢書·趙充國傳》:“﹝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漢書·昌邑王劉賀傳》:“﹝ 劉賀 ﹞衣短衣大袴,冠 惠文 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 顏師古 註:“簪筆,插筆於首也。”《晉書·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隋 薛道衡 《從駕幸晉陽》詩:“方觀翠華反,簪筆上雲亭。”
(2).指仕宦。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改官詩》:“簪筆雍容志已虛,不如歸去舊蓬廬。”參見“ 簪白筆 ”。
螭頭
(1).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頭形的石階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詩:“纔歸龍尾含雞舌,更立螭頭運兔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雖近螭頭,亦遠在殿下。”《紅樓夢》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 康有為 《游金陵明故宮及孝陵秦淮舊板橋》詩:“虎踞龍盤猶有夢,摩桫翁仲立螭頭。”
(2).見“ 螭頭官 ”。
承宣
繼承發揚。《漢書·匡衡傳》:“繼體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方岳
見“ 方岳 ”。
亦作“ 方岳 ”。1.四方之山嶽。古指東嶽 泰山 、西嶽 華山 、南嶽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嶽 恆山 。《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岳,諸侯各朝於方岳,大明黜陟。” 孔 傳:“覲四方諸侯,各朝於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穎達 疏:“《釋山》云: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恆山 為北嶽。”《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晉 杜預 註:“東嶽 岱 ,西嶽 華 ,南嶽 衡 ,北嶽 恆 。” 宋 蘇軾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而五載一巡狩,朝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五年》:“ 寵 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勛方岳。及鎮 淮南 , 吳 人憚之。” 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葉適 《風雩堂記》:“今公久於侍從,勞於方岳,退而休之,無所復羨。”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序》:“王者兼覆九州,內撫畿甸,外察方岳。”
(3).傳說 堯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後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罷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岳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詩:“同榜衣冠照鄉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拜恩
拜謝恩賜。《北史·王晞傳》:“ 晞 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乾紀。’” 明 高攀龍 《薛文清公傳》:“先生正色曰:‘安有受官公朝,而拜恩私門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總裁永樂大典》:“上賜宴賞,拜恩者百四十七人。”
平戎
原謂與 戎 人媾和。後指對外族採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傳·僖公十二年》:“ 齊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於王,使 隰朋 平戎於 晉 。” 杜預 註:“平,和也。” 唐 王維 《奉和聖制賦樂賢詩應制》:“將非富民寵,信以平戎故。”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日月開明,風雲感會。切須穩上平戎計。”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開筵為賞平戎策,下馬先成露布文。”
報國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南浦
(1).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註:“願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唐 李賀 《黃頭郎》詩:“黃頭郎,撈攏去不歸。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別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西風晴十日,南浦別經年。”
(2).詞牌名。 唐 《教坊記》有《南浦子》曲,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 宋 人多填仄韻詞。參閱《詞譜·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縣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閣》詩:“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聶文郁 註:“本詩 南浦 ……應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詩:“ 南浦 隨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羅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長吟帝子之高樓; 白下 長乾 ,重啟 謝公 之別墅。”
(4).古水名,一名 新開港 ,在今 武漢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適來往 南浦 ,欲問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東方
——複姓 如:東方朔(西漢人,知識豐富,生性恢諧。長於文辭,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說)
甘雨
對農事特別適時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時降,萬物以嘉。——《爾雅·釋天》
隨車
見“ 隨車致雨 ”。
公庭
(1).古代國君宗廟的廳堂或朝堂。《詩·邶風·簡兮》:“碩人俁俁,公庭萬舞。”《南史·褚裕之傳》:“ 向 ( 褚向 )風儀端麗,眉目如畫,每公庭就列,為眾所瞻望焉。” 清 曾國藩 《金陵楚水師昭忠祠記》:“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唱凱於公庭,飲泣於私舍。”
(2).朝廷,公室。《韓非子·揚權》:“為人君者,數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將塞公閭,私門將實,公庭將虛,主將壅圍。”
(3).公堂,法庭。 唐 王勃 《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懷道術於百齡,接風期於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將行莞爾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二折:“盒子裡藏的是儲君,我肚皮里懷的是鬼胎。雖不見公庭上遭橫禍,赤緊的盒子裡隱飛災。” 明 阮大鋮 《燕子箋·謁洴》:“風聲泄漏到公庭,為避羅鉗造狄門。”
丹心
(1) 忠誠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誠”、“丹慊”、“丹懇”、“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帝居
天帝、天子所居之處。亦指京都。《文選·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 懸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張銑 註:“ 懸圃 在 崑崙山 上,天帝所居處也。”《文選·張衡<西京賦>》:“重門襲故,姦宄是防,仰福帝居,陽曜陰藏。” 薛綜 註:“帝居,謂 太微宮 ,五帝所居。” 南朝 陳後主 《入隋侍宴應詔》詩:“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