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原文

何必傳訛辨齒牙,燕周詎不本同家。

西流科進原東注,上澗渾應挾下沙。

敷奠萬年資樂利,食衣比戶賴魚蝦。

治民悟得無多術,淆濁澄清理豈賒。

詩詞問答

問: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八

2. 子牙河即滹沱下流經大城縣之子牙村得名紀載家以地有子牙廟遂傅會為釣璜遺蹟向曾於和無容詩序中辨正其訛第燕周雖屬殊疆而天下一家過為區別是以庚寅詩已作轉語解之惟淤淀皇祖當年籌防疏瀹予又命接築淀堤不使渾流至今資其樂利是為治民要術區區訛誤地名正不必深為致辨耳

參考注釋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傳訛

亦作“ 傳譌 ”。傳聞非實。 元 吳師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紀游》詩:“瑤池 漢 殿語茫昧,遂使世俗猶傳訛。”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序》:“著《扶風傳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車》幽恠之所為,庶不致傳譌於後世云爾。”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然而從此更傳訛下去。”

齒牙

(1).牙齒。《漢書·東方朔傳》:“ 朔 對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脣吻……臣 朔 雖不肖,尚兼此數子者。’”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葡卜冰》:“啟竇摘食,齒牙淅淅作聲。”

(2).口頭。《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羣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況此小寇,安足置齒牙間?”

(3).稱譽,說好話。 宋 蘇軾 《與王荊公書》之二:“願公少借齒牙,使增重於世。”《水滸傳》第八一回:“萬望恩相不惜齒牙,早晚於天子前題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凡詞塲藝苑,苟擅一長,必傾心倒屣,不惜齒牙為游揚。”

科進

謂通過科考取得進士出身。 宋 范仲淹 《舉張諷李厚充青州職官狀》:“前御史臺主簿 張諷 ,文學懿瞻,履行純雅,未升科進,的有才稱。欲乞朝廷,采於清議,推以異恩,特賜召試,授一出身。”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樂利

(1).快樂與利益。猶幸福。《禮記·大學》“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漢 鄭玄 註:“聖人既有親賢之德,其政又有樂利於民。”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樂利之境,陳於吾前,苟有為者,當能立致。”

(2).謂使之得到快樂與利益。 胡適 《讀<呂氏春秋>》:“極少數人也許能有這種犧牲自己而樂利天下的精神。”

比戶

(1).家家戶戶。《魏書·李安世傳》:“無私之澤,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積於比戶矣。” 五代 李中 《獻喬侍郎》詩:“九霄恩復降,比戶意皆忻。”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祇為著蒼黔凋敝,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一章:“試游於都會,入於閭井,聽鄉謡,比戶可憂焉:老婦隆冬無被,乃典衣而療子孫之疾;老翁白首無褲,乃力作而償子孫之負。”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樾泉近體》:“何以效 蘇 陸 者比戶,談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戶挨著一戶。 清 唐甄 《潛書·遠諫》:“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鄰里鄉黨,比戶而居。”

魚蝦

亦作“ 魚鰕 ”。魚和蝦。泛指魚類水產。 唐 韓愈 《南山》詩:“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宋 蘇軾 《魚蠻子》詩:“魚鰕以為糧,不耕自有餘。” 章炳麟 《訄書·原變》:“下觀於深隧,魚鰕皆瞽,非素無目也,至此無所用其目焉。”

無多

沒有多少。 唐 杜荀鶴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無多俸,須喜秋來不廢吟。” 清 周亮工 《郭去問還家未半載復作章貢之行送之》詩:“亂後還家慶更生,無多日月復成行。”

清理

(1) 徹底整理或處理

清理古代文化

清理財賦

(2) 明於事理

高雅、奇偉、達見、清理,行不苟合,言不誇毗,此異士也。——《後漢書》

(3) 治理

清理疆內,外誅暴強

詩詞推薦

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原文_五依皇祖閱子牙河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