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游賞原文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遊人都上十三樓。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詩詞問答
問:南歌子 游賞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南歌子 游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南歌子 游賞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一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一樣流。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
菰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著美酒。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著青山飛去晚雲又將它挽留。
注釋
南歌子:《南歌子》是詞牌名稱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遊人:指遊玩的人。出自蘇軾《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檐。
十三樓:宋代杭州名勝。出自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二《西湖》:“大佛頭石山後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日多游此,今為相嚴院矣。“
竹西:揚州亭名。本句意謂杭州十三樓歌唱奏樂繁華,不必再羨慕前代揚州的竹西了。
揚州:淮河以南、長江流域東南地區,《周禮》稱東南曰揚州。
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葉。
昌歜(chāngchù):宋時以菖蒲嫩莖切碎加鹽以佐餐,名昌歇。
瓊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
水調唱歌頭:即唱水調歌頭。傅本註:“水調曲頗廣,謂之歌頭,豈非首章之一解乎?白樂天六么水調家家唱。”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游賞之樂,但並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這十三樓是臨近西湖的一個風景點。有這樣的記載 :“十三間樓去錢塘門二里許。蘇軾治杭日,多治事於此。”
此詞以寫十三樓為中心,但並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緻的刻畫,而是用寫意的筆法,著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省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與遠山、目光與水波的相似,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創造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藝術佳境。晚云為歌聲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種移情,耐人品味。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是說作者及其同伴面對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後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灩灩水波。接著補敘一筆:“遊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此一動人場面就出現在十三樓上。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這裡說只要一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樓並不比竹西亭遜色。
據《輿地紀勝》記載 :“揚州竹西亭在北門外五里”,得名於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亭為唐時名勝,向為遊人羨慕。
過片以後極寫自己和同伴於此間的游賞之樂。“菰黍連昌歜 ”,寫他們宴會上用的糕點,材料普通而精緻味美。(一本題作“杭州端午”,則此指粽子。)“瓊彝倒玉舟 ”,“彝”為貯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為漂亮的酒壺,不斷地往杯中倒酒。綜上二句,意在表明他們游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慾,作烹龍炮鳳的盛宴,而是貪戀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 。最後以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水調,相傳為隋煬帝於汴渠開掘成功後所自製 ,唐時為大曲 ,凡大曲有歌頭,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 ,明月滿揚州 ”詩意,但更富聲情。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歌喉宛轉,音調悠揚,情滿湖山,最後飄繞著近處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雲彩卻不肯流動,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荀子《荀子·大略》
- 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
-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納蘭性德《卜運算元·新柳》
-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唐寅《把酒對月歌》
- 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
-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 卷盡愁雲,素娥臨夜新梳洗。
-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姜子牙《六韜·文韜·守土》
-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