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聲齊·砧面瑩原文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詩詞問答
問:杵聲齊·砧面瑩的作者是誰?答:賀鑄
問:杵聲齊·砧面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杵聲齊·砧面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賀鑄的名句有哪些?答:賀鑄名句大全
賀鑄杵聲齊·砧面瑩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搗衣石的表面因年長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潔平滑,杵聲協調、齊整。搗完製成衣服給丈夫寄去,可是在題寫姓名、附就家信時卻止不住涕泣連連。寄到玉門關已是萬里之外了,可是戍守邊關的人還在玉門關的西邊。
注釋
砧(zhēn)﹕捶衣服的墊石。瑩:光潔、透明。
杵(chǔ):捶衣服的木棒。
淚墨題:淚和著墨汁寫信。
玉門:古通西域要道。
戍(shù)人:守衛邊疆之軍人。
詩文賞析
這首詞從怨女的角度,展現了一幕人鑄間悲劇。通過描寫閨中人思念遠戍征人,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
上片起二句從搗練的工具運思下筆,而字裡行間自有搗練之人。從“砧面瑩”的“瑩”字,可以想見,作為一位征人的妻室,搗練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務勞動的一部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經被磨得如此光瑩平滑。從“杵聲齊”的“齊”字,則可以想見她的搗練操作之熟練,以及與同伴合作之協調。而那一記記有節秦的杵聲中,正傾注了她辛勞持家的全部心力。傳出了她憶念遠人的萬縷深情。
下面“搗就征衣淚墨題”一句。道破題旨,點明其搗練製衣的目的是寄與遠戍邊關的丈夫,而題寫姓名、附寄家書之際。一想到丈夫遠在萬里外,歸期渺茫,生死難卜,今世今生,相見無日,不禁愁腸千轉,淚隨墨下。“淚墨題”,一邊磨墨,一邊落淚,淚水和著墨水寫信。這三個字,飽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婦女的無限辛酸苦痛。
結末兩句與“搗就征衣”句緊相承接,從戍人的角度進一步加重了這幕悲劇的份量。句中的“玉關”即玉門關,但此處不一定是實指,只是極言戍地之遠,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說“但願生人玉門關” (《後漢書·班超傳》)及李白詩“玉關殊未人” (《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結末兩句採用了翻進一層的寫法。這兩句先寫玉關之遠,再推進一層。寫戍人所在地之遠,從而使上、下句間有起伏轉折之致,而且,每轉愈深,把這一家庭悲劇顯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劇中女主角的傷離懷遠之情表現得更深更曲。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這負載著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關已要經歷千山萬水,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寄到遠在玉關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遙遙無期了,更不知這包寒衣寄到時戍人是否尚在人間。這樣一個最悽慘、最殘酷而又可能出現的悲劇結局,正是長期籠罩在她心頭的一片陰影,也正是她題寄這包征衣時淚墨難分的一個最痛楚的原因。
歐陽修名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頗為人稱道,此詞結尾句式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精煉含蓄,概括集中,感情真摯,餘韻悠長,正如張炎在《詞源》中所述:“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閒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五六則》
-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 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
- 風水人間不可無,也須陰騭兩相扶。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一》
- 天下無指者,生於物之各有名,不為指也。公孫龍《公孫龍子·指物論》
-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一》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節》
-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酷吏列傳》
- 事先敗而後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一·地輿》
-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