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父遣赴奉天·其二

作者:方觀承 朝代:清代

大父遣赴奉天·其二原文

徵車促行色,出門重回頭。

歷歷家人面,後會寧豫謀。

幼弟牽我衣,涕淚不可收。

撫摩為拭淚,紿以非遠遊。

弟兄各飄泊,獨汝膝下留。

去去摧肝腸,何以慰邊陬。

詩詞問答

問:大父遣赴奉天·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方觀承
問:大父遣赴奉天·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徵車

遠行人乘的車。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別袖拂 洛水 ,徵車轉 崤陵 。” 明 文徵明 《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之九:“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徵車。” 清 錢謙益 《 * 赴闕車中言懷》詩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徵車轣轆聲。”

徵車:古代徵召賢達使用的車子。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大雲起幽壑,徵車來何遲!” 清 顧景星 《<楝亭詩鈔>序》:“不佞徵車來 長安 ,晤 子清 如臨風玉樹。”

行色

行意。行旅出發前後的情狀、氣派;猶指行旅

即賜御酒三杯,以壯行色。——《說岳全傳》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人面

(1).人的臉面。《墨子·明鬼下》:“矧佳人面,胡敢異心。” 孫詒讓 間詁:“人面,言有面目而為人,非百獸貞蟲飛鳥之比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茅盾 《子夜》一:“軟風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

(2).指人。 漢 桓寬 《鹽鐵論·繇役》:“普天之下,惟人面之倫,莫不引領而歸其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自實 走了一晌,不見一個人面。” 茅盾 《子夜》十八:“﹝一位年青小姐﹞因為‘不端’被禁錮起來不許見人面!”

(3).猶人情。《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4).“人面獸心”的省語。參見“ 人面獸心 ”。

會寧

甘肅東部、黃河支流祖厲河上游的一個縣。1936年10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此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至此結束

豫謀

預先謀劃。《莊子·刻意》:“不思慮,不豫謀。”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筭。” 宋 王安石 《三品石》詩:“國亡今日頑無恥,似為當年不豫謀。”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撫摩

(1) 用指觸摸

撫摸下巴

(2) 無目的地來回玩弄或移動

手在床邊上來回撫摩著

拭淚

亦作“ 拭淚 ”。1.擦眼淚。 南朝 梁 蕭統 《擬古》詩:“窺紅對鏡斂雙眉,含愁拭淚坐相思。”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千秋一拭淚,夢覺有微馨。”《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第一句公子就不好登答,只得斂神拭淚。” 廬隱 《海濱故人》一:“有時她不耐煩了,不能十分溫慰 玲玉 , 玲玉 一定要背人偷拭淚。”

(2).舊時報喪訃文用語。對於親屬,親者用“抆血”,疏者用“拭淚”。參見“ 抆血 ”。

見“ 拭淚 ”。

遠遊

亦作“ 遠遊 ”。1.謂到遠方遊歷。《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漢 班彪 《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絶跡而遠遊。”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慷慨辭家,踴躍遠遊。” 潘漠華 《呵》詩:“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遠遊的兒子。”

(2).見“ 遠遊冠 ”。

(3).見“ 遠遊履 ”。

見“ 遠遊 ”。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飄泊

同“漂泊”

膝下

(1) 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

去去

越去越遠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宋· 柳永《雨霖鈴》詞

摧肝

極度悲傷

是日也,內外居民……莫不慘目傷心,摧肝切齒。——《廣東軍務記》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邊陬

(1).邊地。《新唐書·魏知古盧懷慎等傳贊》:“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 元 柳貫 《文子方寓直翰林數日即以使往雲南典選詩用識別》:“得結數十輩,參錯置邊陬。” 章炳麟 《箴新黨論》:“特以邊陬之地,期月之時,見聞不周,則不能無所拘滯。”

(2).邊際。 南唐 陳陶 《海昌望月》詩:“天花辟膻腥,野雲無邊陬。”

詩詞推薦

大父遣赴奉天·其二原文_大父遣赴奉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