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董邦達畫原文
幾曲湖山寫楚紙,是中覓句欲題諸。
設非有道迥超俗,焉得無端便起予。
樹解鳴風都颯爾,山方過雨尚娟如。
溪邊舴艋閒拋卻,想薄煙波釣叟漁。
詩詞問答
問:題董邦達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董邦達畫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董邦達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七
參考注釋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覓句
亦作“覔句”。指詩人構思、尋覓詩句。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詩:“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牀。”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劉昭禹》:“﹝ 劉昭禹 ﹞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箇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覔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蓋。但精心求之,必獲其寶。’” 宋 楊萬里 《和祝汝玉作舉子語之句》:“詞場君擅傾城色,詩社儂凋覓句鬚。”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迥超
亦作“逈超”。1.遠遠超過。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2).謂高絕。 清 曹寅 《北院鶴》詩:“四鶴不同致,翛然神逈超。”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註:“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颯爾
形容風聲。 唐 李白 《秋思》詩之一:“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宋 曾鞏 《將之浙江延祖子山師柔會別飲散獨宿空亭遂書懷別》詩:“浩觀萬物變,颯爾生涼飈。”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舴艋
小船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詞
拋卻
丟掉放棄
拋卻煩惱,尋找新天地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釣叟
釣翁;漁翁。 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詩之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星精逢 漢 帝,釣叟值 周王 。” 宋 柳永 《木蘭花慢》詞之三:“近香徑處,聚蓮娃釣叟簇汀洲。”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董邦達畫原文_題董邦達畫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