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道中

作者:道潛 朝代:宋代

臨平道中原文

風蒲獵獵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州。

詩詞問答

問:臨平道中的作者是誰?答:道潛
問:臨平道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道潛臨平道中書法欣賞

道潛臨平道中書法作品欣賞
臨平道中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水邊的香蒲長得又嫩又長,微風吹來,蒲葉搖曳多姿,發出獵獵的響聲,賣弄它那輕盈的體態和柔媚的舞姿。蜻蜓飛來,想要在蒲草的葉尖上停留,卻不能自由自在地立穩。農曆五月間,走在臨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賞到汀洲間的水面上,盛開著許多鮮艷的荷花。

注釋
臨平:指臨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東北。
風蒲獵獵:風吹蒲草發出的聲響。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蒲草,莖可供編織用。獵獵,形容風聲的象聲詞。
欲立:想要站立。這裡是蜻蜓想要在蒲草上停留的意思。
藕花:荷花。
汀洲:水中平地或水邊平地,這裡指汀洲間的水面。

詩文賞析

宋詩區別於唐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宋詩更重視對畫意的表現。考其原因,或許是宋代繪畫特別發達,而許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畫家和詩人兩種身份的緣故(順便應該提到,宋代的題畫詩也較之前代更為發達)。蘇軾、米芾諸人固不必說,即如張公庠《道中》:“一年春色已成空,擁鼻微吟半醉中。夾路桃花新雨過,馬蹄無處避殘紅。”鄭獬《絕句》:“田家汩汩水流渾,一樹高花明遠村。雲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武衍《湖邊》:“日日湖邊上小車,要尋紅紫醉年華。東風合與春料理,忍把輕寒瘦杏花。”李顯卿《溪行》:“枯木扶疏夾道旁,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陽不到溪灣處,留得橫橋一板霜。”法具《東山》:“窗中遠看眉黛綠,儘是當年歌吹愁。鳥語夕陽人不見,薔薇花暗小江流。”都描寫精工,詩中有畫。道潛這首詩寫蒲葦受風的聲形,寫蜻蜓在蒲葦上站立不穩的姿態,寫臨平山下,經行之處滿眼盛開的荷花,也是充滿濃重的畫意,表現了宋詩在這一方面的典型特徵。但是,詩人們所追求的詩中有畫,並不是詩等於畫,而是詩畫相通,特色兼具。因為,一般說來,詩是動態藝術,畫是靜態藝術。此詩雖有畫意,但強調了自然景物的聲形、姿態,仍帶有詩的特點,是二者完美結合的典範。所以,蘇軾作為對詩畫都非常內行的作家,一見此詩,就為之激賞。宗室曹夫人還根據詩意畫了一幅《臨平藕花圖》。

詩描寫五月仲夏臨平山下水邊風光,是“詩中有畫”的佳作。首句推出一個近景:一片水邊的蒲草,在風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現自己輕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寫一隻或數隻蜻蜓,因風吹蒲動,想要站在蒲草上,總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與風蒲仿佛在互相爭戲,頗有風趣。第三句,承上啟下,宛轉變化,補敘出前兩句所寫風景的時間、地點、位置,也為結句的寫景作了交代和鋪墊。第四句,於風蒲背後展開自近到遠的風景:在山下道路兩邊,一望無際的荷花開滿了水面,鮮明地表現出夏日江南水鄉清麗動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襯、遠近有致、動靜相生、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的圖畫,便清晰而富有層次地展現在大家眼前。詩歌無一句一字抒情,卻在所寫景物中讓讀者感受到內心的閒適以及對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詩人把蒲草擬人化了,寫得它像有知覺、有感情似的,在有意賣弄它的輕柔。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間姿態,也寫得很傳神。作者靜中寫動,以動襯靜的藝術技巧,十分高超。

標籤:古詩三百首寫景

詩詞推薦

  •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曹組宋代〕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苹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渡江雲·山陰久客一再

    張炎宋代〕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閒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
  • 春庭晚望

    蕭愨南北朝〕春庭聊縱望,樓台自相隱。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荀。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柳永宋代〕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
  • 寇準宋代〕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洞仙歌·雪雲散盡

    李元膺宋代〕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枕石

    高攀龍明代〕心同流水淨,身與白雲輕。寂寂深山暮,微聞鐘磬聲。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宋代〕淚荷拋碎璧。正漏雲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剪尺。最無
  • 螢火

    趙執信清代〕和雨還穿戶,經風忽過牆。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解識幽人意,請今聊處囊。君看落空闊,何異大星芒。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戚氏·晚秋天

    柳永宋代〕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
  • 夜下征虜亭

    李白唐代〕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蟾宮曲·詠西湖

    奧敦周卿元代〕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
  • 謁金門·楊花落

    李清臣宋代〕楊花落。燕子穿朱閣。苦恨春醪如水薄。閒愁無處著。去年今日王陵舍,鼓角秋風。千歲遼東。回首人間萬事空。
  • 相送

    何遜南北朝〕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蜀道難·其二

    蕭綱南北朝〕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桃源行

    王維唐代〕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
  • 泜水

    鄭板橋〔清代〕泜水清且淺,沙礫明可數。漾漾浮輕波,悠悠匯遠浦。千山倒空青,亂石兀崖堵。我來恣游泳,浩歌懷往古。逼側
  • 月兒彎彎照九州

    佚名宋代〕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 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

    佚名兩漢〕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
臨平道中原文_臨平道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