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朔·其二原文
試問司天史,羲娥移不移。
璿璣誰可度,珠斗若為推。
六合車書會,千秋道法垂。
去年重入想,崇政涖朝時。
詩詞問答
問:頒朔·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頒朔·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頒朔·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司天
(1).掌管有關天象的事務。《國語·楚語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屬神。” 韋昭 註:“司,主也。”《明史·職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監為欽天監。四年詔監官職專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調。”
(2).負責觀察天象等自然現象以占斷吉凶的人。 唐 於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書雲物》詩:“司天為歲備,持簡出人羣。” 宋 沉括 《夢溪續筆談》:“ 王元之 知 黃州 日,有兩虎入郡城夜鬭,一虎死,食其半。又群雞夜鳴,司天占之曰:長吏災。” 清 趙翼 《靜觀》詩之三:“吾將問司天,推測倘有術。”
(3).運氣說術語。與“在泉”相對。意為掌握天上的氣候變化。司天定居於客氣第三步氣位,統主上半年氣候變化的總趨向。在泉象徵在下,定居於客氣第六步氣位,值管下半年氣候變化的總趨向。古代醫家運用“司天”、“在泉”來預測每年的歲氣變化並推斷所患疾病。《素問·五常政大論》:“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你等熟讀《本草》,先知了藥性,纔好用藥。上者要看本年是甚司天,就與他分個溫涼。二者要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主氣歌》“顯明之右君位知”註:“正南客氣,司天之位也,司天之右,天之右間位也。”參見“ 五運六氣 ”。
羲娥
(1).日御 羲和 與月神 嫦娥 的並稱。借指日月。 唐 韓愈 《石鼓歌》:“ 孔子 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遺 羲娥 。” 朱熹 考異引 孫汝聽 曰:“ 羲娥 ,日月也。 羲和 ,日御; 嫦娥 ,月御。” 宋 王安石 《聞望之解舟》詩:“黯黮雖莫測,皇明邁 羲 娥 。” 清 姚鼐 《答王生》詩:“塵霿苟不興,萬里曜 羲娥 。”
(2).泛指歲月。 宋 蘇軾 《次韻楊褒早春》:“破恨徑須煩麴櫱,增年誰復怨羲娥。” 宋 辛棄疾 《西江月·壽祐之弟時新居落成》詞:“只將緑鬢抵羲娥,金印須教斗大。”
(3).指日夜。 宋 文天祥 《真州雜賦》:“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騎馬入 真陽 。”自序:“首尾恰四十日。”
珠斗
(1).指北斗七星。因斗星相貫如珠,故名。 唐 王維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月迥藏珠斗,雲消出絳河。” 趙殿成 箋註:“﹝珠斗﹞謂斗星相貫如珠。”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見銀河清淺,珠斗斑斕。” 清 黃景仁 《 * ·幽約》詞:“嬾步挑釭燼,珠斗斜還整。”
(2).華美的酒器。 明 屠隆 《綵毫記·長安豪飲》:“召顐官屢奉鑾輿,倚宮妃頻傾珠斗。”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車書
(1).《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謂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牘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後因以“車書”泛指國家的文物制度。《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唐 杜甫 《題桃樹》詩:“寡妻羣盜非今日,天下車書已一家。” 清 黃遵憲 《送宍戶璣公使之燕京》詩:“ 唐 宋 時遣使,車書萬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誌》:“朝廷得以車書 隴右 ,開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道法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國,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惡。”《荀子·致士》:“無土則人不安居,無人則土不守,無道法則人不至,無君子則道不舉。”《韓非子·飾邪》:“先王以道為常,以法為本……道法萬全,智慧型多失。”
(2).遵循效法。《韓非子·難言》:“時稱《詩》《書》,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聖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輻輳,以事其主;百姓輯睦,聽令道法,以從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則有國者不祥。民不道法,則不祥。” 尹知章 註:“道,從。”
(4).道教的教義。 晉 葛洪 《神仙傳·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筆記》:“在東方人,這齣家是求情感的消滅,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跡的解脫。”
(5).道教的法術。 晉 葛洪 《神仙傳·劉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歲,不能盡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滸傳》第七十回:“馬步軍兵回頭看時,你我對面不見。此是 公孫勝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常以為道法之與名教,如來之與 堯 孔 ,發致雖殊,潛相影響,出處誠異,終期則同。”《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諸國來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題記事冊》詩:“劃破虛空一劍閒,六根同轉上頭關。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間。”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母妻被逮》:“[貼]他二人初到,自未參講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學說與法術。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隨侍老太爺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過這樣溫暖的撫愛。老太爺對待她始終就像一位傳授道法的師父。”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紅燈照的道法,是哪一派?”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