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三良原文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入必侍丹帷;箴規響已從,計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後,願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詩詞問答
問:詠三良的作者是誰?答:陶淵明
問:詠三良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出仕為官居要職,只怕蹉跎好時光。
一年到頭勤效力,常恐功績不輝煌。
忠情偶爾得表現,於是得寵近君王。
出門陪同在車邊,入宮服侍丹帷旁。
規勸之言即聽取,建議從來不虛枉。
一旦君王長逝後,願得一道把命亡。
君王恩厚難相忘,君命怎能敢違抗!
面臨墳墓不猶豫,獻身大義志所望。
草叢籠罩高墳墓,黃鳥啼鳴聲悲傷。
三良性命不可救,淚水沾濕我衣裳。
注釋
三良:指春秋時秦國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寵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遺囑為之殉葬。
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即整潔衣冠,指準備出仕為官。乘:駕馭,占據。通津:本指交通要道,這裡指高官要職。《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時我遺:即“時遺我”的倒裝句,時不我待之意。我:指三良。
服勤:猶言服侍、效勞。《禮記·檀弓上》:“服勤至死。”孔穎達疏:“服勤者,謂服持勤苦勞辱之事。”盡歲月:一年到頭。
功愈微:功勞甚小。愈:更加。
謬(miù):錯誤,這是作為臣子的自謙之詞。獲露:得到表現。
私:親近,寵愛。
文輿(yú):華美的車子。這裡指穆公所乘之車。
丹帷(wéi):紅色的帷幕。這裡指穆公寢居之所。
箴(zhēn)規:規諫勸戒。響已從:一發言就聽從。
初無虧:從不拒絕或輕視。虧:枉為。
言:語助詞,無意義。同此歸:一道去死。《史記·秦本紀》之《征義》引應劭曰:“秦穆公與群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於是奄息、仲行、針虎許諾。及公薨(hōng),皆從死。”
“君命”句:《史記·秦本紀)載,秦穆公死,康公立,遵照穆公的遺囑,殺了一百七十四人殉葬,秦大夫子車氏三於亦從殉,共“一百七十七人”。“君命安可違”即指此事。安,怎能。
“臨穴”句:面對墳墓沒有猶豫。罔(wǎng):無。惟:語助詞,無意義。疑:猶疑,猶豫。《詩經·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
投義:獻身於大義。攸(yōu):所。希:願。
“黃鳥”句:《詩經·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不可贖:不能挽救贖回。語本《詩經·秦風·黃鳥》:“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泫(xuàn)然:傷心流淚的樣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
詩文賞析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大致有兩說:一說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當作於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之後不久,約在永初三年(422年),陶淵明五十八歲;一說約作於東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與《雜詩十二首》寫作時間相近,陶淵明五十歲。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相見歡·小鬟衫著輕羅
周稚廉〔清代〕小鬟衫著輕羅,發如螺,睡起釵偏髻倒喚娘梳。心上事,春前景,悶中過,打疊閒情別緒教鸚哥。
名句推薦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李紳《答章孝標》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十四節》
-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 春草細還生,春雛養漸成。揭傒斯《畫鴨》
- 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楊冠卿《卜運算元·秋晚集杜句吊賈傅》
- 權者,人莫離也。來俊臣《羅織經·控權卷第四》
-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 佳人應怪我,別後寡信輕諾。
- 君子不畏虎,獨畏讒夫之口。王充《論衡·卷二十三·言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