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峻極中院法堂壁原文
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爭似滿爐煨榾柮,漫騰騰地暖烘烘。
詩詞問答
問:題峻極中院法堂壁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題峻極中院法堂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峻極中院法堂壁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一團亂蓬蓬的茅草燃燒起來,突然間火焰沖天,又頃刻間煙消火滅。
倒不如爐子裡塞滿的烘乾烤熟的樹根,煙火緩慢地燃燒著,整個屋子都很暖和。
注釋
題壁:據《宋詩紀事》卷九十六記載,這是題寫在嵩山峻極中院的法堂後檐壁間的詩。
茅草:即“白茅”,各種可用於或適於蓋茅屋屋頂的常見高桿粗禾草的泛稱。
驀(mò)地:出乎意料地;突然。王玉峰《焚香記·辨非》:“怕有奸人驀地生惡意,乘機就裡施毒計。”
爭似:怎似。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加熱烘乾烤熟。
榾(gù)柮(duò):樹根。
慢騰騰地:緩慢地。
詩文賞析
此詩用樸素粗獷的筆調,逼真地刻畫出了茅草和榾柮兩個生動的形象:一個風風火火,張牙舞爪,卻無所作為;另一個不慌不忙,紮實行動,使人受益。全詩語言淺顯,通過茅草與樹根的對比,勸諭世人,做人不能虛空而要紮實;儘管帶有打油詩的意味,卻風格樸拙,意蘊深遠。
全詩可以分開來看,上下兩句寫的是兩種不同的火:一種是野地里,一團亂蓬蓬的茅草燃燒起來,看似來勢兇猛,一瞬間便可燒紅半邊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間,亂茅草就燒完了,火勢自然不能隨之延續,也就迅速的滅了。“驀地燒天驀地空”,兩個“驀”字,突出地表現了一團浮躁虛誇的茅草,來得快也去得快,鬧哄哄地一場空,成不了什麼氣候。另外一種是在火爐里燒老樹根疙瘩,它們埋在土裡有些年頭,早就腐朽了。也正因為腐朽,火勁兒也就小,燒起來慢騰騰的,看著並不張揚,反而能保持恆溫,特別耐燒,因而冬天可以用來煨火,於平平淡淡間給人以長久的溫暖。
詩人用樸素粗獷的筆調,逼真地刻畫出了茅草和榾柮兩個生動的形象:一個風風火火,張牙舞爪,卻無所作為;另一個不慌不忙,紮實行動,使人受益。這裡概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兩種形象:一種是華而不實,好大喜功;另一種則是扎紮實實、默默作來以求實效。詩很淺顯,卻隱含深意。全詩以燒火為喻,通過茅草與樹根的對比,勸諭世人,做人不能虛空而要紮實。此詩似乎在諷刺當時的王安石變法之政令繁複,執行草率,聲勢浩大,收效甚微。
詩人在詩里並未留下明確的隻言片語,對這兩種火的形態進行評價,只是單純地將這兩種形態描述出來,詩便結束了。但詩人的態度已經很分明,他用這兩種火的形態來喻指世人做事的兩種不同風格,一種謂之爆發力,一種謂之持久性。辯證地來看,二者或許各有千秋,難說好壞,但詩人字裡行間的意味,很顯然是贊成後一種風格的,拒絕那種虛燥的、短暫的輝煌,而是去追尋踏實的、長久的溫暖。所以,詩的前後兩句之間要用“爭似”二字來勾連。另外,這首詩對比手法的運用很有特色。如茅草燃燒前後情況的對比。兩個“驀地”強調其時間之短、反差之大。又如燒茅草與燒樹根不同狀態對比。“驀地燒天”與“漫騰騰地”突出茅草的轟轟烈烈與樹根的不動聲色。又如“驀地空”與“暖烘烘”對比,強調二者結果一虛空、一實在。
這首詩語言通俗,類似打油詩,但寓理於物,針砭時弊,也可說它是“主理”的宋詩一個典型。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鄭谷《蓮葉》
-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納蘭性德《卜運算元·新柳》
-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張紘《閨怨 / 怨詩》
-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張炎《高陽台·西湖春感》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題北榭碑》
-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 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曹丕《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