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原文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忽有人家臨曲水。
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淒涼只恐鄉心起。
鳳樓遠、回頭謾凝睇。
何處今宵孤館裡。
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詩詞問答
問: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的作者是誰?答:曹組
問: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曹組的名句有哪些?答:曹組名句大全
曹組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淒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片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錦樹:指被秋霜染紅的樹木。霽(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鳳樓:婦女的居處,這裡代指家中的妻子。謾:徒然、空自。凝睇:凝視,注視。
征雁: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峰迴路轉,曲折盡致,讀來只覺精神飛動,情韻無限。
“碧山錦樹明秋霽 ”,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錦樹,指秋霜染紅的樹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後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先歡樂之景,遙映後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疑無地 。”行行之際 ,山路轉陡,幾疑路窮。
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 ,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於此。果然,“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這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 。它看似景語 ,卻包孕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先寫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託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觸媒,於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又從心底萌生。
過片“ 淒涼只恐鄉心起”領起下文。“淒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 ;“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範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 ,“心”不由已 ,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鳳樓,婦女居處。這裡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謾,徒然、空自。這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 ,也是徒勞 。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 ,並對“ 淒涼只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著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 。“何處今宵孤館裡 ,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全從揣想著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淒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的夢後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後相連相生,全詞和諧化一。
這首詞上片寫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為下文轉寫鄉愁埋下伏筆。過片承轉十分自然,直領下片 ,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而此詞更妙之處在於結句,既回應前文,又點句話了全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春悄悄,夜迢迢。碧雲天共楚宮遙。晏幾道《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經一失長一智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
- 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無柰何。列子及其弟子《列子·力命》
- 但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何六尺條。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 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
-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鮑防《元日早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