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廟瞻禮書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安遠廟瞻禮書事原文

伊犁兵燹後,梵宇為重為。

縮地齊近遠,歸宗何改移。

今朝初慶落,戎索永延釐。

聳峙輝山麓,來瞻渡水涯。

制仍固爾扎,境一毗耶離。

唱唄格隆侶,歸旗達瓦貽。

維新同致敬,憶舊孰含悲。

群訝胡寬市,予懷范燮辭。

藉無示敗彼,詎有睹成斯。

置器廑安處,恢綱靖遠陲。

詩詞問答

問:安遠廟瞻禮書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安遠廟瞻禮書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安遠廟瞻禮書事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兵燹

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宋史·神宗紀二》:“丁酉,詔: 岷州 界經 鬼章 兵燹者賜錢。”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端陽游賞》:“聞兵燹選俊豪, 文華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 江蘇 久遭兵燹,創痍呻吟,元氣未復。”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你的故鄉連年兵燹,房屋田產都已毀盡。”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縮地

傳說中化遠為近的神仙之術。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 費長房 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舊也。”後因謂兩地相距遙遠不能迅速會晤為縮地無術。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同受新年不同賞,無由縮地欲如何。”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渝盟》:“願得你縮地兼程,更教他聞呼疾至。” 清 趙翼 《中秋後曉村太守招游懷杜閣》詩:“幾同縮地幻,直過移山猛。”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歸宗

(1).古代謂出嫁婦女,父母雖亡,也得回家省問,以示不絕於宗族。《儀禮·喪服》:“婦人雖在外,必有歸宗。” 鄭玄 註:“父雖卒,猶自歸宗……不自絶於其族類也。”

(2).古時已出嫁的婦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或年限女婿(招女婿的一種)回至本家。《詩·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毛 傳:“歸,歸宗也。” 唐 韓愈 《盧君墓志銘》:“母夫人既終,育幼弟與歸宗之妹,經營勤甚,未暇進仕也。”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三折:“我無兒不使婦,你兩個可也有爺和娘在家裡,不如收拾了一房一臥,各自歸宗去罷。”《元典章·戶部三·籍冊》:“﹝年限女婿﹞歸宗與父兄同家住坐。”

(3).出嗣異姓別支或流落在外的人,還歸本宗。《新唐書·許王素節傳》:“因詔外繼嗣王者皆歸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你﹞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請歸宗的。”

(4).物歸原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環為舊物,箭亦歸宗。”

(5).猶歸結。 謝覺哉 《三三制的理論與實際》:“一切都歸宗於一點:民主習慣,遵守決議,不以私害公。” 郭沫若 《答教育三問》:“一句話歸宗,讓青年自由自在的發展便是最好的領導。”

改移

更改;改變

我們這家人,說了就不能改移。——《山地回憶》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戎索

戎 人之法。《左傳·定公四年》:“啟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預 註:“ 大原 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 戎 法。”後以泛指法令。 唐 元稹 《織婦詞》:“早徵非是官家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清 錢謙益 《聊且園記》:“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於廟堂而國論壞,苟然於疆園而戎索壞。”

聳峙

高聳矗立

危峰聳峙

金沙江流經橫斷山區,有許多兩岸高山聳峙的峽谷地段

山麓

山腳下

水涯

離水很近的地方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維新

反對舊的,提倡新的。通常指變舊法,行新政

致敬

(1) 向人敬禮

舉劍致敬

(2) 表示敬意

有各種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則用相互擁抱的方式

含悲

懷著悲哀的感情

含悲忍淚

安處

(1).安定閒適地生活。《詩·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恆安處。” 漢 班固 《西都賦》:“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歡 增城 ,安處常寧。” 晉 陸機 《擬行行重行行》詩:“去去遺情累,安處撫清琴。”

(2).安妥,妥貼。《漢書·藝文志》:“《孝經》者…… 漢 興, 長孫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后蒼 、諫大夫 翼奉 、 安昌侯 張禹 傳之,各自名家。經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為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説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孝經》云:‘續莫大焉’,而諸家之説各不安處之也。”

(3).安置;安排。《太平廣記》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曲阿人》:“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唯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北齊書·薛修義傳》:“﹝ 薛修義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數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處之。”

(4).謂停息。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日月不安處,人誰獲常寧。”

(5).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每為一書,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處也。”

安定舒適的居處。《管子·心術下》:“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詩:“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詩詞推薦

安遠廟瞻禮書事原文_安遠廟瞻禮書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