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禪者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送方禪者原文

岩岩秦餘杭,天作何大壯。

孤峰有蘭若,夐絕厓石上。

去天才一握,陟險仍萬狀。

雲霞或相依,猿鳥不敢傍。

天花落幽戶,松吹飄梵放。

上人禪家流,勇往志所尚。

伽趺縛禪寂,抖擻謝塵坱。

境靜道易親,理得形自喪。

翻經悟空假,繕性了真妄。

拂衣入煙蘿,飛屩度層嶂。

徒令世上人,矯首一長望。

詩詞問答

問:送方禪者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送方禪者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聳。《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 邦所詹。” 孔穎達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魯 之邦境所至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冠嵒嵒其映蓋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註:“嵒嵒,高貌。” 晉 潘岳 《懷舊賦》:“巖巖雙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嵇叔夜 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唐 張說 《贈華州刺史楊君碑》:“碑闕嵓嵓,蔽滿 華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蘇八詠》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嚴。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許汝霖 《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天子建文華,東宮開講幄,巖巖師傅席,醇儒孰公若?”

(3).開張貌。《文選·揚雄<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呂延濟 註:“嵌、巖巖,皆鱗甲開張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吳姬》詩之一:“夜鎖重門晝亦監,眼波嬌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張可久 《慶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無斤兩醃臢擔兒擔。” 元 施惠 《幽閨記·偷兒擋路》:“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 * 詞話》第四回:“瘦體嵓嵓,鬼病懨懨,俺將這舊思情重檢點。”

天作

猶天造,天生。謂自然形成。《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傳:“作,生;荒,大也。天生萬物於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唐 韓愈 《燕喜亭記》:“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 明 何景明 《雨頌》:“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奮而起。”

大壯

(1).《易》六十四卦之一。即乾下震上。為陽剛盛長之象。《易·大壯》:“大壯,利貞。” 孔穎達 疏:“壯者,強盛之名。以陽稱大,陽長既多,是大者盛壯,故曰大壯。”

(2).《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大壯》上震下乾。震為雷,乾為天(古人認為天形似圓蓋),其卦象為上有雷雨,下有御雨之圓蓋。故云創建宮室、以避風雨,取象於《大壯》。後用為建築宮室之典。 晉 左思 《魏都賦》:“思重爻,摹《大壯》。” 前蜀 杜光庭 《謝恩宣示修丈人觀殿功畢表》:“俄成《大壯》之功,克致齊天之固。” 宋 范仲淹 《明堂賦》:“巢穴以革,棟宇以植,徹太古之弊,明《大壯》之則,風雨攸止,宮室斯美。”

蘭若

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

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杜甫《謁真諦寺禪師》

夐絕

(1).絕遠;絕高。 南朝 梁 陶弘景 《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絶,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氣搆天。”《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交州 夐絶一垂,寔惟荒服,恃遠後賓,固亦恆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豈夐絶在上,清虛曠杳,去人間遼闊之宇而別有一天哉?” 清 梅曾亮 《<舒伯魯集>序》:“ 伯魯 之才高,志亦與之相副,以為古人無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論之,謂已造古人夐絶之境乎?未能也。”

(2).猶斷絕,隔絕。《舊唐書·段秀實傳》:“既至其理所,人煙夐絶,兵無廩食。朝廷憂之。”《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 商嶺 則道迂且遙, 駱谷 復為盜所扼,僅通王命。惟在 褒斜 ,此路若又阻艱,南北遂將夐絶。”

(3).猶超絕。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分馳迥場,角壯永埒,別輩越羣,絢練夐絶。” 宋 陳亮 《與王季海丞相書》:“聖上天日之表,本非苟安於無事,而又英明夐絶古今。” 清 龔自珍 《<慈雲樓藏書志>序》:“我朝右文之治,夐絶千古。”

天才

天賦的才能;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

他有藝術天才

少有的幸運的天才如居里夫婦、達爾文、牛頓

一握

(1).猶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 孔穎達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訓》:“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許惇傳》:“ 齊文宣 嘗因酒酣,提 惇 鬚稱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問 《銅鞮次村道中》詩:“昂頭天一握,放腳百丈井。”

(2).猶一柄。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徐劉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橫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湯問》:“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蘇軾 《次韻范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種算法,布竹籌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為“一握”。《漢書·律曆志上》:“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六觚,六角也。”

萬狀

各種狀態,形容程度極深

驚恐萬狀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及接連出現的各階段皮疹,皮疹最後以膿泡、脫痂及瘢痕形成為特徵

(2) 玉蜀黍的雄花,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無數茸毛似的天花,織成一片大氅。——聞一多《雪》

松吹

謂松風。 唐 鮑溶 《竊覽都官李郎中和李舍人益酬張舍人弘靜夏夜寓直思聞雅琴見寄》詩:“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 宋 陸游 《好事近·寄張真甫》詞之八:“貪看雲氣舞青鸞,歸路已將夕。多謝半山松吹,解慇懃留客。”參見“ 松風 ”。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禪家

修持禪定者。亦泛指佛家。 唐 陸龜蒙 《和襲美開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韻》:“靈香散盡禪家接,誰共 殷源 《小品》同。”原註:“《辯正論》亦有九流。一曰禪家者流。 殷浩 讀《小品經》,下二百籤疑義,以問 支道林 。” 宋 陳善 《捫虱新話·道在六經不在浮屠》:“吾儒書中頗有贅訛處,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嘗窺究耳。” 清 胡玉昆 《祖堂》詩:“尋僧欲問禪家事,夜半聞鐘同在溪。” 朱自清 《“好”與“妙”》:“這顯然加上了禪家頓悟說的影響。”

勇往

奮勇前進。 宋 楊萬里 《觀水嘆》詩之二:“迴風打別港,勇往遮不住。”《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或火其祠,或沉其像,勇往不顧,以是人亦以膽氣許之。”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然而這詫異使伊喜歡,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繼續著伊的事業。”

禪寂

(1).佛教語。釋家以寂滅為宗旨,故謂思慮寂靜為禪寂。《維摩詰經·方便品》:“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唐 李邕 《鄭州大雲寺碑》:“發趣如因,彌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遙》:“與 王維 結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雲岫之想。”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平生學禪寂,猶自別離難。”

(2).謂坐禪習定。《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師可禪寂於此否?” 蘇曼殊 《幽光錄》:“﹝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棄家為僧,禪寂於 羅浮 匡廬 者久之。”

抖擻

佛教用語,頭陀的別稱

塵坱

猶塵埃。引申指塵世。 唐 柳宗元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潛軀委韁鎖,高步謝塵坱。” 元 劉因 《乙亥十月往平定早發土門宿故關書所見》詩:“ 太行 橫絶半九州,留在中原幾塵坱。”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我生落塵坱,如舟久不泊。”

翻經

(1).指翻譯佛經。 隋 杜寶 《大業雜記》:“門南 洛水 有 翊津橋 ,通翻經道場。” 唐 溫庭筠 《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詩:“ 客兒 自有翻經處,江上秋來蕙草荒。”按, 客兒 , 謝靈運 小字。

繙經:1.猶讀經。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師往廬山》詩:“繙經悟空假,繕性了真妄。”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繙經梵夾字,爇鼎水沉煙。”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臨川市 。 南朝 宋 謝靈運 為 臨川 內史,於府治南 寶應寺 翻《涅槃經》,因鑿池為台,植白蓮池中,名其台曰 翻經台 。 唐 顏真卿 有《撫州寶應寺翻經臺記》。

悟空

佛教語。謂瞭然於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 唐 沉佺期 《驩州南亭夜望》詩:“忽覺猶言是,沉思始悟空。”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

繕性

涵養本性。《莊子·繕性》:“繕性於俗。” 成玄英 疏:“繕,治也;性,生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永嘉綠璋山》詩:“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師往廬山》詩:“繙經悟空假,繕性了真妄。”《中國近代文論選·讀新小說法》:“文章固非吾輩所重耶?即論文章,新小説之感人也亦摯矣。以言其繕性也:常者登山陟水,如《尋親記》,讀之可令人敬;奇者萬死一生,如《歷險記》,讀之可令人奮。”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煙蘿

亦作“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説 謝公 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璚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 竺 雲巒, 石屋 煙蘿。” 清 周準 《發硃砂庵經觀音岩登石人峰》詩:“俯身入煙蘿,欲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唐 裴鉶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 周楞伽 輯註:“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 宋 蘇舜欽 《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 明 屠隆 《綵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鎖,惆悵別煙蘿。”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層嶂

謂重迭如屏障的山峰。 宋 文同 《青烏》詩:“青烏客館之東軒,前對 長江 隔層嶂。” 明 高啟 《登陽山絕頂》詩:“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 赤城 杖。”

世上

世界上;人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矯首

(1).昂首;抬頭。 唐 杜甫 《又上後園山腳》詩:“窮秋立 日觀 ,矯首望八荒。” 金 元好問 《出京》詩:“矯首孤雲飛,西南路何永。” 清 金農 《寄丁敬》詩:“何年共幽覽,矯首海鷗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至於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祿,邦國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矯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東之等傳贊》:“ 李植 、 江東之 諸人,風節自許,矯首抗俗,意氣橫厲,抵排羣枉。”

長望

遠望。 漢 劉向 《九嘆·憂苦》:“登山長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頽兮。” 南朝 梁 蕭統 《飲馬長城窟行》:“迢迢不可見,長望涕如霰。” 唐 李朝威 《柳毅》:“﹝ 薛嘏 ﹞經 洞庭 ,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於遠波。”

詩詞推薦

送方禪者原文_送方禪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