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十五首·其七原文
孟山何岧嶢,有獸曰騶虞。
賦性本仁慈,舉趾惜蘼蕪。
終為王者瑞,見乃盛世符。
南山有猛虎,食肉如食芻。
饞嗜飽腹腸,何論有無辜。
一朝獵者至,咄嗟喪其軀。
仁殘天道顯,視此何所殊。
詩詞問答
問:古風十五首·其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風十五首·其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四
參考注釋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騶虞
(1).傳說中的義獸名。《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毛 傳:「騶虞,義獸也。 * ,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囿騶虞之珍羣,激麋鹿之怪獸。」 唐 皮日休 《相解》:「夫以鳳為禽耶?鳳則仁義之禽也。以騶虞為獸邪?則騶虞仁義之獸也。」 清 錢謙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騶虞之不殺,鳳凰之不搏,仁也。」
(2).天子囿中掌鳥獸的官。《周禮·春官·鍾師》:「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 賈公彥 疏:「今《詩》 韓 魯 説:騶虞,天子掌鳥獸官。」一說,為「騶人」與「虞人」的並稱。參閱 宋 戴埴 《鼠璞·騶虞》。
(3).古樂曲名。《儀禮·鄉射禮》:「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騶虞》間若一。』大師不興。許諾,樂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墨子·三辯》:「 周成王 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騶虞》。」 漢 張衡 《東京賦》:「禮事展,樂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五代 譚用之 《寄孟進士》詩:「書回科斗江帆暮,曲罷《騶虞》海樹蒼。」 宋 鄭樵 《<通志>總序》:「至 後漢 之末,《詩》三百僅能傳《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聲而已。」
賦性
(1).天性;品性。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蓋緣臣賦性剛拙,議論不隨。」 明 李贄 《與周貴卿書》:「所恨僕賦性太窄,發性太急,以致乖迕難堪。」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 馬希賢 ﹞雖然是一個賦性謙卑的人,也感覺到命運在給自己開著過於惡毒的玩笑。」
(2).命運。《石點頭·莽書生強圖鴛侶》:「 莫誰何 聽得此語,流下淚來道:『賦性不辰,兩親早背,至今徒懷風木之感。』」一本作「 賦命 」。
仁慈
仁愛慈善
大將軍仁慈不肯發令。——《廣州軍務記》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蘼蕪
綠絲藻類
王者
(1).帝王,天子。《公羊傳·成公元年》:「然則曷為不言 晉 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史記·伯夷列傳》:「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 唐 張說 《奉和千秋節宴應制》:「五德生王者,千齡啟聖心。」 清 凌揚藻 《蠡勺編·僣立楚齊策文》:「職在牧民,廼知王者為通器。」
(2).指同類中之特出而無與倫比者。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顏色清新香脫灑。堪長價,牡丹怎得稱王者!」
(3).錢的別稱。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寳 , 玄宗 問其家財多少?曰:『臣請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時人謂錢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
謂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邢昺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蘇轍 《新論中》:「當 戰國 之強,諸侯無道,然 孟子 亦以為有王者起。」
盛世
安定興盛的時代
太平盛世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猛虎
即老虎
猛虎下山
食肉
吃肉;以肉作食物
食肉動物
饞嗜
貪饞無厭。《瑜伽師地論》卷三九:「若有眾生食飽滿已,性多饞嗜,數復來求珍妙飲食,亦不施與。」 南唐 譚峭 《化書·食化·燔骨》:「饞嗜者必忘於痛苦,飢窘者必輕於性命。」
腹腸
肚腸,肚子。指吸收、消化食物的器官。《史記·滑稽列傳》:「葬之於人腹腸。」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手足之勤,腹腸之養也;當世之務,後世之利也。」 唐 元稹 《人道短》詩:「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腸。」 宋 蘇舜欽 《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數事皆不能,徒只飽腹腸。」
何論
唐 宋 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國初,《韻略》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 施肩吾 《及第勑》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何論蓋如『三傑佐 漢 孰優』,『四科取士何先』之類。」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獵者
打獵的人。《戰國策·楚策三》:「麋知獵者張罔前而驅己也,因還走而冒人。」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後漢書·馬融傳》:「虞人植旍,獵者効具。」
咄嗟
霎時
顧盼可以盪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天道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